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投資、買賣、儲蓄》

很多人說自己在投資,實質是買賣與儲蓄,雖然以上三項行為都是拿錢(本金) 出來想獲得某些利益,但定義、操作過程其實各有不同:

先說投資:


投資拿錢出來是期待獲得持續收入之餘,比較重視的是資本滾動,最終也有一個要收回成本後依舊擁有製造收入的資產,打個比喻一個人拿錢出來做生意,生意做起後這個人去銀行把生意抵押後把之前所注入的成本取回來,而生意依舊在製造收入。

投資的重點在於投資者獲得製造收入目的後就算取回成本,資產依舊運作。


再說儲蓄:


儲蓄希望的是透過日子有功,慢慢累積資本後有一筆財富,儲蓄本來就沒有期待會有收入的打算,利息只是承受通脹風險的代價,而且錢放入儲蓄後是死錢 - 沒有資本滾動的錢。希望有收入的儲蓄是定期儲蓄或長期債券,在高利率時代有不少人希望靠食定息過活,但是,現今低回報年代卻逼使以往的儲蓄者,走入股票市場" 投機" (賭博)。

儲蓄與投資不同的是取回當初投入的成本後,資產就不再存在 (已套現),例如在銀行把所有存款提出來後,銀行戶口結餘為"零"


最後說買賣:


交易是從低買高賣,或高賣低買來賺取利率,買賣可以是知識、Idea、商品、資產、勞力、時間等等,理論上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做買賣,包括"無"。常人說空手套白狼,就是把自己所沒有的拿出來賣,現今貨幣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無中生有的貨幣暫時可以買到全部任何的事物。


其實除了不把詞彙混淆以保證自己做出適當的行為,也要把以上三項靈活地加以運用以達到利益最大化,一個人可以透過儲蓄去擴大資本,以「買」去獲得資產,以投資來使資產生錢或進行抵押融資,或以來賺取資本


沒有說那一種行為比其他優劣,三項對於利益最大化都缺一不可。


Source: 塘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