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 am not for myself, who will be for me? If I am only for myself, what am I? And if not now, when?” -Rabbi Hillel
理想的投資組合應該既「穩定」,又具「流動性」,也就是,既要有不會消失市場價值的資產(穩定),也要能隨時能將之換成現金,且不會損失太多(流動性)。現金,讓我們沒有工作收入時,仍可以心安的過生活。
講到投資,我們太常把重心完全放在「進攻」上面,一心想著要如何進行高風險投資,來擴大資產規模。這個心態也往往滲透到低風險資產管理,造成許多人在本該注重安全的低風險資產中,追求報酬。
事實上,安全要做得夠徹底。,才能在真正需要時,發揮效果。安全資產是整個投資計畫的基石。基礎穩固,才能建起高樓。許多未注重安全資產這一塊的投資人,在金融風暴來襲之際,才發現自己的財務大樓建在一個看似穩定安全,其實根本不安全的基礎上,搖搖欲墜。
請遵守以下3大原則,彈性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原則1:務必建立財務的流動性水庫
如何評估自己的資產是否具有流動性?很簡單:看看自己在沒有其他收入的狀況下,能否以現金支撐兩至三年的開銷。如果可以的話,表示資產頗具流動性,可考慮取一部分投入風險較高、報酬也較高的投資。
原則2:不要被投資回報報率迷惑
債券是一種安全資產,可以用來對抗通貨緊縮,讓你的投資組合安然度過難關,但千萬不要以追求高殖利率為優先考量,你該看的是整體報酬率。 請勿在經紀或中介的慫恿下,一窩蜂選購號稱高投報率的基金或合約,因為此舉等於是將自己口袋裡的錢,變成他們的高佣金。
原則3:永遠等到第二天才去投資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都不一樣,這也取決於當下的環境和最近的利得與損失,但最重要的是承擔風險的能力,記得要自問:未來的收入和花費需要會有什麼變化?而且,永遠不要在一個投資想法浮現的當下就去執行,耐心等到第二天,看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是否不變。
投資成功的人,並不是如專才般精通某個知識領域的人,而是熟悉以下四大核心知識之人:對財經理論有通盤了解、知道如何運用財經史、對財經心理學有所認識,以及非常熟悉金融業如何運作。就像一個十項全能的贏家一樣,也就是說,成功的投資人並非單項的世界冠軍,而是全盤精通的人。
成為最佳投資人?不如成為最可靠的自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