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然而,那時我才第一次體悟到,問題根源也可能在於我未曾確實地讓對方瞭解該如何正確對待我。


要將「線距技巧」應用在親近的家人相當困難。然而,即便對方是家人,也沒有義務犧牲自己,無止境滿足他人的需求。更何況,長期處於這種失衡關係中,對另一方也是一種無形傷害─習慣性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對行為者本身的心態有害無益。


即使劃清界線的舉動可能在初期引發衝突加劇,但從長遠來看,重新建立起一個基於相互尊重與理解的關係,對關係中的每個人都是有益的。所以,請從尊重自己開始,學會不讓自己長時間陷於不受尊重的處境中。

《我們要不要繼續善良3 》

清明的善,是知道人性,也知道分寸。是看得出笑臉底下的空洞、細微處的端倪,然後為自己劃下界線。是願意幫助人,但不讓人把你當提款機。


你可以溫柔,但不必被情勒。你可以信任,但請為信任設下SOP。不是對方說得好聽就好,不是他曾經幫過你,你就該盲目回報。


你的善,要有力量,更要有原則,否則被詐騙、被濫用,也責無旁貸。


如果你曾因為善良而被欺騙,請別改變你的本性,那不是你的錯。那是有人借用了你的光,去做了一次黑色的交易。


但請記得收回光,不必對誰報復,只要記得不再輕易讓那種人靠近。在這之前,請先學會辨識這種人。


真正的善,是在看懂世界的黑後,依然選擇亮著自己,只是,不再讓別人決定你的開關。

《我們要不要繼續善良2 》

可惜,太多人誤會了「善」。他們以為善就是好好先生、不懷疑、不拒絕、委屈求全。


他們忘了,善也要有界線,就像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你的善能救人,也能被拿去當誘餌。


當一個人反覆利用你的體諒,把「我只是暫時需要你幫我一下」變成「你本來就應該幫我」,那已經不是你善良的光,是你太久沒有為自己點燈照亮對方的真偽。


那些最會騙人的人,永遠不是那種看起來油嘴滑舌、壞透了的人,而是那種剛剛好會說話、剛剛好會交際、剛剛好會示弱、更剛剛好—讓你不忍心懷疑他。這是他媽最可惡的地方。


他們知道怎麼讓自己看起來「不可能騙人」:家庭幸福、社交穩固、看起來也不像缺錢。但你要記得:騙局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它看起來不像騙局。

《我們要不要繼續善良1 》

「信任是一種善,只是這個世界,善常常被利用來使詐」


不是因為你笨才騙得了你,他是因為你善,才下得了手。


一個人會被騙,從來不是因為他愚蠢,而是他願意相信。願意相信人、相信情、相信這個社會還有良心。而這份「願意」本身,就是一種罕見的善。

但人心有多光明,世界就有多陰影。那些專門設局的人,最懂得如何利用這個善。因為他們知道,越善良的人,越不好意思懷疑人。越有情義的人,越不願意當第一個說破的壞人。


社會上我們常聽一句話:「人性本善?那是你活得太單純。」


但我覺得這話說錯了。人性不是非善即惡,它很複雜,它是利益、情緒、慾望與恐懼的混合物。


在這樣的世界裡,真正善良的人,不只是單純。他們是「願意在受過傷之後,還不輕易把心門關起來的人」。


這才叫真正的強大。

《慢走不送》

過去的事不強求,離開的人不強留。


後來才知道,沒有什麼是永遠的。


生命就那麼長,有些人會闖進來,有些人會走出去。人生只有數十載,來來去去以後,就是那幾個重要的人。


其實,深交也好,過客也好,重要的不是有幾個人留下,而是留下的那幾個有多重要。他們陪你走過許多路,不是因為你是誰才留在身邊,而是因為你就是你,所以還在身邊。


做自己就好,然後珍惜讓你做自己的人。記得,放下那些離開你的人,他們會讓你遇見更好的人;把握那些陪著你的人,他們始終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努力先賺到錢》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人賺唔到認知以外既錢」


簡單來說,假如一個人只知道「方法 A、B、C」可以賺到錢,他不知道 「方法 D、E」也可以賺到錢,十分合理!


一個前輩說的更有意思「但大部分人,係認知以內嘅錢,都唔去努力賺!」,「知道方法 ABC,你一樣都係要努力先賺到錢!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對的人,不會讓你委屈自己;錯的人,只會要你解釋自己。


有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想證明自己,想讓人理解、認同自己。但其實,有些人怎麼解釋都聽不進去,他們也不會真的改變對你的看法。你花了太多力氣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到頭來只會讓自己更疲憊。


不用刻意留住想離開的人,也不需要說服任何人,更沒必要花時間跟人解釋自己。


記得,真的懂你、欣賞你的人,跟本不需要你做什麼改變,人生本來就不是為了滿足誰的期待,而是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獨處,是一種享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朋友不多也沒關係,人少一點,生活更是自在一些。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