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叫被動投資 (Passive investing),另一派叫主動投資 (Active investing)。你什麼時候會覺得”被動”是一個好的做法?
美國芝加哥大學財經系教授James Lorie說: “Some people say that if you accept index funds, you are accepting mediocrity. You are not. You are accepting superiority. ”
Indexing帶來的不是Mediocrity,是Superiority.
利用平庸,來追求卓越。這是指數化投資的獨到法門。追求卓越,反而帶來平庸。這反而是大多主動投資的成果。
其實有些主動投資人,其實他已經跨越了知識障礙,知道主動投資大多會落後。但他寧願承擔較差的績效,也不願放棄”精明主動”的標籤。這是標準的,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保險史上最熱賣的保單,以前曾經行銷困難,因為它叫 Death insurance。在改名為Life insurance後,大賣特賣。
命名很重要。連我們自己採行指數化投資的人,也往往不自覺的,自稱”被動投資”。我們覺得沒什麼,但這是會引起負面聯想的形容詞,會讓指數化投資的推行更加困難。這也難怪有主動基金業者,還拿”主動的美好”為主題來拍廣告。
生活大多面向,主動一點是好的,但投資界是例外。拍這則廣告的金融業者,假如知道指數化投資的長期勝出資料,還這樣拍廣告,那是在愚民。假如金融業者連指數化投資比較強都不知道,它恐怕不太專業。沒有意外的,媒體與業者一定會繼續使用負面說詞來形容指數化投資。因為這是讓投資人賺錢的方法,不是讓金融業者賺錢的方法。
總結來說,要進入指數化投資的香格里拉之前,要爬過四座高山。
前兩座是違背直覺的智力挑戰,
第一,投資不是有努力就好,是要比他人厲害。
第二,投資是廣義零和遊戲。
後兩座高山是心理挑戰,
第一,不追求更好。
第二,放棄主動投資的光環,接受指數化投資的負面標籤。
仔細想想,選擇指數化投資,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絕非口頭說說就好。很多人,就是根本爬不過去啊!而克服這些障礙的投資人,將利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取得勝過大多主動投資人的成績。
什麼負面標籤,什麼爭論,其實都不重要。確實拿到較好的投資成果,才真正重要。
Source: 綠角財經筆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