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在人世間欲望『想要的』東西已經遠遠大於你『需要的』東西,而且你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撐你的慾望的時候,
你會感到壓力罩頂,此時,更明智的做法是-----生命應該做一點減法。
所謂的鬱悶,就是你的頭腦欲望大於此時老天給你的機會,或是別人要你做的事情,遠不如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形成鬱悶。一旦外界強加於你做的事情大於你的能力和欲望,就形成了壓力。你看過深海裡的魚嗎?它為什麼不會被深海壓力炸開?
雖然海底的壓力很大,但因為它體內的壓力和體外的壓力是一樣的,所以它就很舒服。對於現代人來說,壓力大工作與娛樂放鬆之間似乎是一種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平日沒眠沒日用力工作,週末縱慾狂歡,要打破惡性循環,我們需要花一點兒時間去觀照一件事情,你的能力和你的欲望,以及外在的機緣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因果關係?
如果可以的話,讓自己的能力略微比自己的欲望高一點,你就會覺得做事很輕鬆,遊刃有餘。讓自己的欲望略微低一點,你就會發現自己活在自在當中。反而言之,你的能力小於慾望,你的慾望又大於社會給你機會的時候,就很難保持放鬆自在的狀態。可以問問自己,是一件『身外之事』值得放棄,還是你內在的生命能量值得放棄呢?把大部分『能夠不做的』事情放棄掉,你的身體就不會處於舟車勞頓當中。把生活的瑣事煩惱放置一邊,內在的精力則就不會長期虧損。
大部份人說的「冇時間、我很忙」,是因爲整天排滿了太多心智學習活動或人際交流應酬,或是欲望太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每天好忙,忙久了,心也死了,心就像蟎蟲一樣,被遺棄在生活的床墊上。
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多事情需要我們忙呢?東方哲學家莊子說「棄世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些事沒那麼重要,把它們放下、扔了也沒關係,你的生命精力反而更加充盈。然後他說「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當慢慢把這些東西都放下之後,自己身體內的力比多——你的身心能量就會平衡。當然不僅僅是這些, 這種修持精神所說的叫作「形全精復」慢慢地內在臟器會自我修復,然後你的能量就會充盈起來。甚至你會覺得自己開始有了一種愛人的能力,而不會當個『盜能』者,到處討愛,這其實是因為你的生命處在一種精氣神飽滿的感覺。
生命的步調不疾不徐,人放鬆了,活的世界就鬆開了,當一個人把大部分能不做的事情全部省下,全神貫注地讓自己身心精滿神旺的時候,就容易體會到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
一個現代人每年認識的人,可能比一個古代人一輩子認識的人還要多。所以他沒有記住那麼多複雜關係的需求。要做的事也不複雜,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規律地做事情。隨著天地之間日月陰陽能量及四季變化流轉,體悟到萬事萬物生命成住壞空的定律。到那時,你就能自然而然就理解了你和宇宙緊密相連的「與天為一與地同步」的感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