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說法是,貴族需要三代才能夠培養出來。最粗淺的解讀是,衣食足而知榮辱,祖上積福使下一代不被資源壓迫,而且六親有靠,才讓他們有閒餘去學習變得有教養。
不過一個窮人,其實也可以盡量的有禮,有教養,溫文儒雅。即是性情溫和有禮,舉止得體,品格高尚,富有智慧的窮人多的是,那先不講經濟情況,這些人為何不是貴族呢?如果我們說這些人也能是貴族,那豈不是有出息的窮人要成為貴族,根本不需要三代。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冷靜理性不是一種性格,冷靜理性是一種狀態。人舉止得體,溫文儒雅,品格高尚... 是一種狀態,那是代表他目前身處的環境容許他這樣表現出來,衣食足而知榮辱,不是說有了財富就會變得有教養,而是「衣食不足榮辱就會消失」,人類受到物理的生存資源壓迫,很多態度都難以維持。
每一個溫文儒雅的人,只要面對資源極度貧乏,生死存亡的時刻,只要他求生存,他都會不再優雅。也就是說,物競天擇這回事,去到極端的情況,會連教養與高貴也是一種有礙生存的缺點,而淘汰掉這些人。能適者生存的人,終究榮辱就是有界線的。
故此,維持我們的品位,基礎是環境不變得太惡劣,我們之所以追求高貴,而不至於下流野蠻,是因為環境充足友善。這也意味著,「貴族」之所以是貴族,先決條件就是環境容許,他再發展出配得起及超越環境的品格,那就是貴族。那麼一定會有疑問是,白手起家的暴發戶不就有錢嗎?那他們的環境不夠好嗎?我直接回答,是,有錢不導致環境充裕。
因為我指環境從來都不止是「錢」或「物質」,這兩者只是入門。環境也包括了你四周的親族,社會關係,即是你有甚麼親族,社會怎樣看你,你有多少先天想要對付你的敵人,你身處甚麼時代,所謂環境包括了所有你不能控制的東西。你的才能與努力都不能改變的東西。而最重要的是:世代流傳的智慧。
世代流傳的智慧,成為貴族重要的條件,甚至是最重要的條件。甚麼是智慧呢?就是對人類以及社會最深層的理解與知識。
你要怎樣令自己變得富裕?和哪些人做朋友?不要和哪些人做朋友?誰該碰政治?誰不該碰政治?你要炫富還是低調?你要怎樣對待怎樣的人?有甚麼錢賠了就要認賠不要去討?財富是怎樣累積?你甚麼時候可以安頓下來,甚麼時候要逃難?你聽哪些人的說話,不聽哪些人的說話?你能看到誰會成功,誰會失敗?你該做甚麼工作?這些無數關於人的問題就是智慧,這些問題在網絡上的心靈雞湯都有答案,但沒有貴族會相信那些答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