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世界給我的標準配不上我》

不是我高傲,是我終於明白我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制度,不是用來模仿別人的成功模板。我的人生,是來創造屬於我自己的路,哪怕那條路沒有人走過,哪怕那條路看起來荒蕪,哪怕會有人指指點點說我瘋了。


你有沒有發現,一旦你開始為自己訂定標準,世界就開始不舒服了?


你說你不相信學歷決定一切,他們說你是不學無術。

你說你不追求房車和名牌,他們說你是懶惰逃避。

你說你選擇慢下來活出當下,他們說你是不思進取。


可是說話的這些人,自己過得多好呢?他們過得快樂嗎?他們的夢還在嗎?


當你決定依賴別人替你決定「什麼叫幸福」、「什麼叫成功」、「什麼叫有價值」,你註定活成傀儡。


因為那一套根本不是為你設計的。


你是一個宇宙的奇蹟,是一個原創的意識,不是來這世上演別人版本的。請不要拿錯劇本。


別人活在「要成為誰」的焦慮裡,而你可以活在「我已經是誰」的清明中。別人活在比較與跟風裡,而你可以選擇做一個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人。你從來就可以做自己,而「他們」從來不讓你知道,把你囚禁在心靈的牢籠。


這就是我現在過的日子,我不再強求世界接受我,因為我已經決定世界將以我為中心運轉。

《簡單地找回動力》

先找一件「不太有用但你想試」的事。


去畫畫,去釣魚,去玩陶土,去學跳舞,去吹薩克斯風,去練習英腔英語…去做你以為你沒興趣、沒資格做的事,管他會不會賺錢、會不會紅、會不會被笑,先讓自己「動起來」,才有後面那一步。


有些人說:「可是我不敢失敗。」


怕失敗?你每天什麼都不做,這不就是失敗嗎?你什麼都不試,這不就是慢性死亡嗎?怕什麼?你反正已經在谷底了,還能摔去海溝嗎?


老實說,你不用找什麼偉大的目標。你要找的是你心裡那句「Er... 我想玩玩看」的聲音。


別急著成功,先讓自己活起來。人不是因為找到目標才有動力,是因為活出感覺、活出好玩,才慢慢知道自己該往哪走。

《有辦法產生內在的動力嗎?》

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動力必須要從內在出現,只是只是…很多人內在失去了動力,卻不知道為什麼。


一天到晚只會問「怎麼樣才能有動力?」這是日子過太爽的凡爾賽式的抱怨嗎?說白了就是:你活得太無聊。


什麼叫沒動力?是你每天醒來不知道幹嘛?還是你對什麼都沒感覺?


沒動力說穿了是沒東西讓你心癢。


以前小時候,看到一顆石頭都想踢兩腳,看到紙箱就鑽進去當坦克車,你現在呢?滑手機滑到天亮,眼睛看到脫窗一句「哇!」都擠不出來。


你心已死!


人會動,是因為心裡有個東西在吵你、煩你。


「我想知道那是什麼。」

「我要去弄懂這東西。」


好奇心,才是燃料。

《人生不是忍生活就是忍突破》

很多人都在問「怎麼樣才有動力」。


真相是:你只要沒逼自己到懸崖邊上,你就會繼續混。


因為人其實各個都是很厲害的忍者,可以忍痛、忍餓、忍窮、忍失敗、忍無聊、忍擺爛…


直到某一刻,忍不下去了、你不想忍、不想演了,才會自動自己站起來。


所以我說,改變人生不是靠想,是靠逼自己到不能再忍、無法再忍的程度。


那一刻,不用老師催,不用朋友鼓勵,不用星座老師與黃曆說今天是適合行動的黃道吉日,你自己就會動起來。因為,你再不動,很快連命都不是你的了。


如果你正在猶豫、拖延、徘徊,那就問自己一句話:「你忍得夠久了嗎?」還能忍,就不會變。忍夠了,才會動起來。


對,動起來的「之後」也是要「繼續逼」自己行動和前進,但那是另外一種可以創造人生成績的「忍」。

《老狐狸不教你的事》

這世界其實遠比我們想的還要險惡,而且沒你以為的講道理。講得贏道理,講不贏拳頭。拳頭能贏的,輸給陰險。這個世界多得是用陰招對付人的。


要贏別人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強化自己,這個辛苦而且有難度,於是第二種的接納度高一些 ---踩踏和陷害他人。


反正這年頭能贏就是強者!於是只看表面的人就會採用這樣的方法---卑劣勝利法。但你讓自己卑劣就是勝利嗎?種子壞了,還能結出好的人生果實嗎?


但這個世界卑劣的小人到處都是… 走在路上多看兩眼就可能招來禍端;一場小小的口角就能釀成血光之災;有人看你不爽或是你讓某人眼紅,就背地裡想盡辦法整你。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其實隔著重重的心機,有些還包裹著壞水。這年頭,什麼都能假,連笑容也是,假不一定是壞,但壞就是真壞了!其實誰都想活得好一點,但有人會靠自己,有人只會踩別人。踩得順了,他們會說自己聰明,失手了就開始演受害者。臉面這種事對他們沒有意義。


為什麼有些人生來就是壞的?我不認為有人生來就壞,有些人是活著活著,被日子磨成了鬼,但你不需要同情他,因為那是他的選擇。


怎麼知道有些人是壞的?你活久了,自然看得清。你會從事件知道有些人從來配不上你的善意,有些局,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輸贏,有些衝突,你不回應就是最大的智慧,哪怕衝突的對象是你。


你能收起脾氣,收起拳頭,選擇轉身離開不是因為你怕了,而是因為你贏了。贏在你還有一顆清白的心,還有乾淨的雙手,還有完整的未來。很多人以為善良是一種軟弱,但只有真正走過底層暗巷的人才知道,在看透人性的骯髒後,還能不變質,才是真正的強大。


真正的強者,不吵架。他知道吵贏沒用。贏了你也累了,然後多一個仇人。強者是不需要跟人解釋的。真的懂你的人,一個眼神就夠了。

《德能配位3 》

在古老智慧裡,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什麼叫德能配位?


德,是格局與心性。能,是實力與承載力。位,是命運給你的舞台。


當你還沒準備好,卻硬要站上不屬於你的位子,就算你一時成功,那成功也會變成懲罰。太多人的人生崩壞,不是因為他沒拿到東西,而是拿到了他駕馭不了的東西。


成功不是追來的,當你成為匹配的人,自然水到渠成。你可能以為讓自己匹配的過程是一場冒險,但那其實是一種生命的演化。


你要學的只有一件事:怎麼升級你這個人本身的版本。讓你變得穩、變得清明、變得誠實、變得真實。讓你內外一致,知行合一,讓你所有的行動背後都有靈魂的力量。


那個時候,命運才會說:「OK,這位置你坐得住。」


當你開始放棄追逐成功的幻影,轉而打造「配得上」的自己,你會發現,宇宙的系統從來沒當機,只是你以前路徑不對、用錯密碼。


路徑只有一條:你自己。


密碼只有一組:讓你自己配得上。


問你自己:我夠德?夠能?夠負責任那個位置嗎?如果還不夠,就練。練靈魂,直到你站上那個位置,站得穩穩,你成為「那個人」了,你知道你做到了。那時你什麼都不用爭、不用搶、不用急,命運會主動為你讓位。

《德能配位2 》

太多人搞錯了順序,以為努力、技巧、資源、人脈就可以拼出想要的人生。但你仔細研究那些真正的強者,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做對了什麼,而是他們本身就是那種能承載結果的人。


富二代可以繼續含著金湯匙繼續基業長青是因為他本來就生在可以承載企業的家庭。猴子會爬樹是因為他出生就是猴子。


雖然「先天」可以決定你能做什麼,但身而為人,你的「後天」並沒有太大的限制。只要你開始決定開啟一個「成為誰」的平行宇宙。要開啟這個新的自己,你會遇上一些阻力,付出一些代價。能不能突破這些阻力,就看你願不願意付出代價。


不是世界不給你,是你還拿不穩。當你還沒練好接得住的手,承載你不了你要的命運,老天為了愛你,不會為你開啟。

《德能配位1 》

你做了很多事,卻什麼都沒改變。學了很多技巧,卻還是一樣困惑。總在問:「我還缺什麼?」卻不敢承認連自己是誰都還沒搞清楚。這個時代強調「行動」強調到過頭。你要有KPI,要學會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自我管理,你要發願、要設定目標、要寫出五年計畫,要跟上成功者的步伐,要每天打卡、讀書、冥想、健身、努力變好…


但你或許感到奇怪,你越努力,越心虛。你越執行,越焦慮。你越逼自己成為「某個人」,就越覺得自己根本不配。於是「冒牌者症候群」出現了。


因為你根本不是那個人。你只是學了他的動作,模仿了他的話術,穿了他穿的牌子,講了他講的金句,但你還是你。


不是說行動沒用,是你還沒調對頻道。你是用一個低版本的自己試圖接上高版本的命運。這會讓你一直重來。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這句話,簡單,卻是這個世界真正的運行邏輯。不是你伸手要,世界就給,而是你夠格了,它自然來。


成功不是一個人做了什麼,而是他變成了什麼樣的人。不是他做對了什麼,是你本來已經是那個會成功的人。

《打破你對有錢人的想像開始》

你以為有錢人遙不可及,實際上他們只是更看重「值不值得」而已。有錢人也需要好產品、好服務,只是他們買的從來不是便宜,而是價值。


像你開一家咖啡店,有錢人根本不會糾結一杯多少錢,他們在意的是環境是否舒服、服務是否貼心、整體體驗值不值得他們花時間再來。


所以真正想進入有錢人市場,你要做兩件事:


一、是讓他們看見你的專業與信任感。不是靠包裝,而是你真的懂他們需要什麼—就像我們都會幫教練設計整套高端銷售流程


二、是讓你的產品或服務有「故事」。因為他們在意的不只是東西本身,而是背後的品味、理念與生活態度— 不斷放大我們IP影響力,不能再做跟大家差不多類似的東西。要敢於差異化,做出讓他們眼睛一亮的細節與附加價值。


有錢人買的不是價格,是信任,是體驗,是那句話:「這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所以別再執著低價市場的「撿便宜」。與其去搶一塊餅,不如花時間,學會怎麼自己做出一個不一樣的蛋糕。


錢不難賺,難的是你敢不敢重新選擇一條更值得的路。

《普通人要怎麼切入高端市場?》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錢越來越難賺,但有錢人卻怎麼樣都不缺錢?


很多人還在努力經營窮人市場,卻沒發現自己正陷入一場惡性循環:價格戰、退貨潮、利潤低。你以為服務做得很好、品質高就能被看見,實際上只是在消耗自己。


我一個朋友在某電商平台賣衣服,想靠品質建立口碑,結果發現消費者只看價格,不管你服務多細,只要別人便宜一塊錢,訂單就流失一半。最終搞到退貨一堆,賺不到錢,還累得要命。


這就是窮人市場的現實:你拿的是最低的利潤,卻承擔最大的風險和情緒成本。


反觀另一個朋友,開了高端健身房,裝潢近千萬,客戶全是有錢人。這幾年市場不好,但他會員數不減反增。為什麼?因為有錢人不在乎價格,他們在乎的是體驗、品質和尊重。他們不是為「便宜」買單,而是為「價值」付費。

《婚姻是唯一能親自選擇家人的機會》

「婚姻,我替你們試過了,人生的另一半如果選錯了,往後余生,每一步都是錯,你會嘗盡人間苦楚,取舍兩難。」


其實,相貌和財富都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人品,是責任和擔當,以及原生家庭刻在骨子裏的三觀和教養。


所以,選擇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有的人進入到你的生命裏,會讓你覺得人間值得,會成為你的光,而有的人,

會把你的光都熄滅。」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說,跟誰結婚都一個樣,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過日子,雞飛狗跳瞎湊活,忙忙碌碌討生活,吵吵鬧鬧一輩子。可當真正的吃過了婚姻的苦後,才發現,戀愛跟誰談都差不多,甜言蜜語,花前月下,手牽手,肩靠肩;但日子可不是跟誰過都一樣,跟錯的人一起過日子,不管你多麼優秀,多麼溫柔,多麼能忍,多麼付出,在他眼裏都是一無是處的;你在家,他嫌棄你不出去賺錢,你出去賺錢,他又嫌棄不夠顧家,


跟這樣的人過日子,你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包容,不是疼愛和珍惜,而是越來越壞的脾氣,以及越來越糟的情緒。而跟對的過日子就一樣了,就算日子平淡,經濟一般,你也依然會隨時隨刻感受到,被理解,被包容,被珍惜,被滋養,他知你的悲歡,也懂你的冷暖,他會成為你後半生的光。

《快樂到底是什麼?》

麥嘜系列當中一個改編自西班牙小說《高貴的驢》的故事,名為《快樂的豬》。


故事關於一個失去太太、又沒有子女的孤獨農夫,有天他興之所至,去農場買了四頭豬陪伴自己,在夜色下,他看見四頭小豬的影子跟在自己身後走。兩個小賊起了歪念,其中一人偷偷搶走一頭豬給另一人,然後自己爬行扮那頭被偷走的豬,伯伯回頭看見四個影子也就不為意,直至回家才發現,怎麼會是三隻小豬和一個人?那個賊騙他說自己做了件好事,得罪了神,於是被變成豬,但由於上天憐憫,又將他變回人。伯伯信以為真就放他走,賊將那頭小豬賣回農場,後來伯伯再去農場時,重遇那頭小豬,以為牠又被神變了做豬,把牠帶了回家,此後當牠是人般看待,臨終前握著小豬的蹄說,老朋友,天堂再見。

 

「你覺得這是一個喜劇還是悲劇?」

 

他頓了一下再說:「其實視乎你怎樣看。」

《你能做到不在乎嗎?》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自由,才能養出創意,有創意,才能活得長久。但也不是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你犯的錯不能不在乎。那不是灑脫,那是擺爛。


所以你抓到那個中間值:盡力去做,做不到就接受。不要自責。然後繼續做。


太多人放不鬆,是因為一犯錯就開始自我鞭打、貶低自己,然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錯不會毀了你,不願意承認錯才會。錯誤是拿來進步的,不是拿來痛苦的。


有些「不在乎」的心態,你只要放在心裡就好,別說出來。在內心說「這件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啦」可以,但如果你在主管面前嘴賤:「這種小事我才不在乎」,他可能心裡已經幫你準備好離職信。


誠實不是要你沒大腦地全盤托出。你有穿內褲,但不需要沒事脫給人看。你可以真誠但不能白目。


放鬆不是懶惰,是一種修煉。懂得什麼該扛、什麼該放,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地心引力》

飛機僅僅為了起飛就需要比整個飛行過程多 10倍的燃料,就只是為了要逃離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就像你的舊習慣。當你想改變,舊習慣或舒適圈就會把我們拉回來,就像地心的吸引力時時刻刻都在讓飛機保持在地面上一樣。所以記住,第一步往往是最難的,需要極大的勇氣,但只要踏出去,把一開始的勇氣與動機等,變成紀律,一切將會平步青雲。


想,全是疑惑,做,全是答案。

《財富越多你越不自由》

只要你滑過一次短視頻,就會被演算法推滿一堆人在說:「你不工作也能月收百萬!」「我只花10分鐘看盤,年收破千萬!」「選對項目,錢自己會流進來!」


聽得多了就會以為全世界只有你還在為五斗米折腰,其他人都在一邊度假一邊日進斗金。但真相是什麼?99%的人不是沒努力,是「拼了命」還沒自由。他們花錢買課、買指標、買方法,結果只是從「朝九晚五」逃進了「24小時焦慮客服中心」。


有些人,從本業離職開始創業,每天工時從8小時變14小時,還被演算法追殺,有些人學投資,結果把本來就不多的存款送進了市場當成學費,有些人努力接案想自由,結果過得像個人體工具平台。


你說這些人沒努力嗎?他們根本快把人生的油箱燒乾!他們不知道那些「財富自由的說法」根本是餵給焦慮者的糖衣炸彈。越財務焦慮,越容易中計!你夢想越大,越容易上鉤,最後上癮!冷靜下來!你認真想想是不是這樣:真正的富有不是錢很多,而是餘裕很多。


餘裕是什麼?


是你今天可以睡一場午覺,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是你面對一個你不想合作的對象,可以掛了電話在心裡笑笑說:「不用聯絡了。」是你遇到人生的低谷,心裡還知道:「沒問題!我撐得過去。」


自由,不是你能去哪裡,而是你能對什麼說「不」。錢,真的是夠用就好,多少算夠用?每個人的需求和慾望都不一樣,「不擔心錢」是一個夠用的指標。富有的人看起來什麼都有,但你仔細看他們眼神,有些人連午餐都不能決定自己要吃的,行程被秘書排滿、言論被市場綁架、生活被投資人決定。那不叫自由,那叫人形上市公司。


我曾問過其中一位在市場很有地位的企業家:「你為什麼不休息一陣子?」他愣了一下,然後說了一句我忘不了的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他在哀悼自己。所以我們才要更小心,別傻傻地拿「江湖標準」來規劃「靈魂人生」。


你不是要變有錢人,你只是想變成「有選擇」的人。而選擇權從來都來自「內在夠穩」,不是「外在夠炫」。你不需要法拉利和私人飛機。也不需要住在湖畔的巨大莊園。我認識擁有這些東西的人,擁有的隱藏目的是炫耀,而炫耀這些東西的代價是割肉,維護成本就連富豪都吃不消。其中一個擁有私人遊艇的朋友告訴我:「我買這艘船只高興兩次,一次是買的當天,另一次是賣掉的那天。」


財富自由,不該是逃離貧窮的口號,而是回到主權的能力。當你能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哪怕那條路不賺錢、沒流量、走得慢,但你知道:「這是我願意走的。」


所以,真正的財富,是你可以說不。那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被控制、不被哄騙、不被話術馴化。說到底,我們不是在追錢,而是在追那個可以安心說「夠了」的自己。你現在的努力,是為了「更自由」,還是只是「不敢停」?

《壓力是你叫錯名字的責任》

「現代人有很高的機率最後都是死於癌症。」保險人員在與我討論理賠時,輕輕地說了這句話,像是在聊天氣。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每天在用什麼方式慢慢自殺嗎?


在這個時代,文明病成了主流,癌症位居榜首。但真正引發癌症的元兇,不是你以為的環境污染,不是你以為的精緻食品。是壓力。是那種,像潮水一樣無聲地湧上來,把人悄悄淹沒的壓力。


人類為了推動經濟,自己打造了一個高壓社會。每一個人都在生存的戰場上氣喘如牛,苦不堪言。儘管表面上笑臉迎人,關上門來卻無一不憂心忡忡,獨自對著自己的無能為力啞口無言。我也一樣。沒有人喜歡壓力,但壓力總是如影隨形。怎麼辦?逃不掉,就改名字。


我把它叫做——責任。


「責任」的另一個名字,叫做「任務」。


履行責任,就是完成任務。當你把事情叫做壓力,它像是巨石壓住你的胸口,讓你費盡全力也只能牛步前行,但當你把它叫做任務,它就只是清單上面下一個要打勾的小方格。


語言,能改寫現實。用詞,能重塑你的內心結構。


稱它為壓力,你就自願做了俘虜,稱它為任務,你就重新握回了主動權。我身為一個男人,養家照顧妻小是責任,不是壓力。我身為一個手腳健全、頭腦正常的人,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繳納稅金、償還債務,是本分,是責任,不是壓力。


真正讓人感到壓力的,不是責任本身,而是「撐不起責任的能力」。


所以,壓力的終極解藥,只有兩個字:能力。而能力的養成,不該是另一層壓力,它該是,一次次完成任務時心中那一點一滴堆疊起來的爽感。

那種爽感,叫做—成就感。


說到底,這個世界沒有多少天生的英雄。所謂的成功,不過是在一生中無數個小小任務裡,誠實地、堅定地履行了責任。


一個平凡的人,只要扛得起這些簡單卻沉重的事,就能成為孩子眼中不可取代的英雄。只有任務和責任,沒有壓力。壓力就算真有,也不過是路邊的小石子,你可以完全不理睬的繼續往前走。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