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神經科學有個非常激動人心的發現 -我們的大腦有一套類似淋巴系統的清除通道,被稱為「膠狀淋巴系統 (glymphatic system)」,它靠著膠質細胞把神經廢物引導進腦脊髓液,再透過「腦膜淋巴管(mLV)」送出大腦。這些廢物可不是普通的代謝產物,而是像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帕金森症的α-synuclein、甚至慢性發炎因子這種「壞東西」。
問題來了:這套系統不是一直都有效。當我們久坐、熬夜、壓力大、或年紀漸長時,這套清除路線會變得擁擠、緩慢、甚至卡住。那麼,怎麼樣才能「打通任督二脈」,讓大腦恢復暢快流動?
規律運動,原來是腦部的深層洗淨法,這篇研究,找來一群健康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只做一次30分鐘的固定腳踏車運動,另一組則連續運動12週、每週三次。他們利用最新的非侵入性核磁共振技術,觀察大腦的膠狀淋巴系統活動和腦膜淋巴流速,結果非常驚人。
只有長期規律運動的那一組,大腦裡的「清道夫系統」才真正啟動。他們在「尾狀核」(Putamen)看到明顯的流速提升,腦膜淋巴管的尺寸也變大,流速增加,連血液中的發炎蛋白S100A8、S100A9、DEFA1A3也顯著下降,代表整體發炎狀態被壓制。
同時,調節免疫系統的J chain蛋白則上升,這暗示我們,運動不只是排毒,還在提升大腦的自我防禦力。
生活落地:不是爆汗就好,是「持續」才有用。
睡得好也很重要,因為晚上睡覺時,膠狀淋巴系統清除功能達到高峰。換句話說,白天靠運動打開「進水口」,晚上靠睡眠排出「毒水」,這才是雙引擎的腦部清潔術。
一場安靜卻有效的腦部保養革命,正在發生,這篇研究背後所傳遞的訊息,其實非常溫柔又強烈:我們不必等到疾病來敲門才開始保健,也不必一味追求補腦食品或藥物。其實我們身體本身就具備自我修復、自我清除的力量,而開啟這個開關的方式,竟然是走出家門、動起來。這不只是一場對抗失智的預防工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中,能夠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