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一個人沈浸在幸福裡。一個人說出什麼樣的語言,就會吸引來相似的回應,「給出去的一定會回到自己身上」,你給出正向的,就有良善的回饋;給出負面的,就會得到破壞性的反射。人與人之間的親疏遠近,絕大部分都取決於我們說出來的話語,因此,任何摧毀性的豺狼式語言或語氣,都可能會讓曾經共患難的朋友老死不再相往來。
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友善、溫暖的,不會沒事就開口罵人、講出難聽的話,將自己搞得沒人愛。漸漸長大之後之所以會說出傷人的話,使用上述這些暴力型語言,往往是後天學來的習慣。你我很可能都一樣,從小聽慣了類似的語言,長大之後卻不知不覺跟著講,也就順理成章。因此,我們完全沒發現這些語言會傷害自己身邊的人、激起對方的反感、進而引發衝突。而當衝突發生,我們也常會認為挑起爭端的是對方,不是我們自己。
事實上,即便爭端真的是因對方而起,但也與我們的回應方式有很大的關聯。「豺狼」和「長頸鹿」這兩種動物,分別代表了暴力語言及非暴力語言。非暴力語言就像長頸鹿一樣,有更高更廣的視野及高度,還有一顆強大的心,願意聆聽與包容;而暴力語言則像豺狼,領域性、具有控制欲以及攻擊性強,習慣自我防衛,凡事總要爭個輸贏。平常我們常用哪一種語言,就會造就哪一種人際關係、哪一種命運。
豺狼語言是長年教育灌輸給我們的思維模式,而長頸鹿語言是我們非常不熟悉、需要細心鍛鍊的新思維。因此我們真要好好想想,未來的我想要強化的是哪一種?要繼續批評別人、與人為敵,還是要學會同理別人、與人合作,一起成全彼此的夢想?
承認自己的狼性並不可恥,這是一種意識的甦醒。換個角度來說,我反而覺得開心,因為這表示我的長頸鹿已經慢慢成長、茁壯,準備好要以一個嶄新的姿態來面對這個我們的世界。非暴力溝通一個重要的關鍵:無須在乎對方會如何回應我。非暴力溝通中,需要在乎的,不是對方如何回應我們,而是我們要如何回憶對方的反應。換言之,不用在乎對方是否會用No 否定我,讓我難堪,我需要思考的是接下來要如何回應對方的No。
不需要在乎別人如何評斷,需要在乎的,是自己如何回應別人的評斷。溝通是一輩子的課題,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能跟身邊的人建立良好關係,也希望有能力與喜歡的人共享未來的人生。先培養自己成為一隻有能力同理自己的開心長頸鹿,漸漸地,我們自然會長出力量,不再那麼害怕開口跟別人溝通。
當面對衝突時,要讓自己先停留在觀察階段 —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當下究竟是長頸鹿或是豺狼。如果是後者,就先停在這裡,以免口出惡言,傷害了彼此。運用靜心,調整好自己,在開始進行友善的溝通。溝通的價值在於彼此的心意被看到、聽到,因此過程中沒有人應該受委屈。一方提出請求,另一方是有權拒絕的,同時也要允許對方和自己達不到共識。
儘早探索溝通的核心價值,並去深入瞭解語言的力量。只要我們一開始練習,相信就可以在生活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口角與不愉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