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是指假使實體的帳戶只有一個,但在心中我們卻會把依照不同或取得錢的管道而將錢歸納在不同的心理帳戶,當錢在不同的心理帳戶中我們便會以此有截然不同的花錢態度。像是如果是賺來的薪水我們就會更傾向將其節省起來,或是真的要花在必需消費上。然而,如果今天是中獎或是獲得的獎金,我們就可能將其歸類於意外之財,對於這類金錢的花費態度則會更大方,甚至是會去揮霍。
心理學實驗,情境是在看電影前發現自己三百元的電影票掉了,或是三百元掉了,過後還會不會再花錢買一張新的票,如果是電影票掉了,我們更會去買一張新的票,但如果是錢掉了,我們卻會因此選擇放棄看電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兩種情境都是損失三百元,但結果卻完全不同。也就代表了先前買電影票的錢與三百元被歸納到不同的心理帳戶,因此丟失的錢不會影響電影票帳戶的預算和支出。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指出,個人的絕大多數慾望和衝動是相互關聯的。而能驅使人類的從演化上來看幾乎都與這幾項核心概念有關,這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彷彿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我們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能夠滿足越高層次的需求也將帶給我們更多的幸福感。
-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錢。
-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