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三個對成長與健康至關重要的需求》

當人遇到壓力源,會產生一些生理變化。你會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分泌皮質醇。如果令你難過的事盤踞在腦中,身體會維持這種壓力反應。


負面情緒還會影響行為,可能導致身體活動減少、飲食不當、社交退縮和睡眠中斷。聽來或許荒謬,但從你今天收到停車罰單的反應可以推測你十年後的健康。可是,究竟是那些因素讓我們提起精神、繼續前進?


羅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找到三個答案,增強活力有賴於以下基本心理需求的提升:


① 自主性

感覺你是自己行為的創造者,可以自由做出選擇。自主性可防止沮喪和不滿。它關係到主動提前規劃,作出反映你價值觀的決策。


② 勝任感

在你所做的事中感覺有成效。像完成一件有意義的方案,或鋪床或從事一項嗜好。勝任感可以防止絕望感。


③ 關聯感

和他人緊密連結的感覺。參與有意義對話,越是感到被理解、被欣賞,越覺得和伴侶或朋友的關係密切。


人有意參與可以增進自主性、建立社會連結的活動,對成長、完整性和健康至關重要,對種種惱人的事也不那麼敏感。我們不只是基因的產物,我們運用時間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是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時間同價值嘅無聲掠奪》

「忙」成為打工仔標配,「加班」變成家常便飯。 收工後要秒覆工作訊息?周末on call叫「有責任心」?Project急就要連續捱通頂仲要話「應該㗎」? 當「彈性上班」變成「無限工作」,「提升效率」變成「工作量翻倍」,你嘅私人時間就俾呢套「正常邏輯」慢慢蠶食。 當「付出」被視作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