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父母也是大環境的受害者》

許多我們認為所謂的父母過錯,其實是我們以今天的文化概念去衡量的結果。這種做法對父母來說並不公平,因為他們也是大環境的受害者。


父母的養育方式,大部分也是他們家庭、文化和社會等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當我們把自己所受的傷害全都怪罪到父母身上,其實就是讓一個個體背負了整個集體的過錯。


許多人從小都是接受打壓教育,即使考得再好,父母還是會潑冷水,看似在打擊你,其實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接受謙虛是美德,驕傲自滿容易壞事的觀念。


當我們把父母放回到他們當時身處的環境就會發現,他們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教育,甚至他們自己就經歷了混亂而破碎的原生家庭。他們的父親也可能為了生計,長期缺席他們的成長;或者他們自己也是重男輕女,不打不成器等觀念的受害者。


許多父母其實已經意識到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因此當他們為人父母,就下定決心,絕不讓子女承受自己以前經歷過的痛苦。但許多時候,雖然意識到上一代的錯誤帶來的傷害,卻又還是延續了這些過錯。這種心理創傷在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的現象,在心理學稱為代際創傷。從「受害者」變成新的「加害者」,這個問題需要整個社會一起面對和消化。


許多人在成年後,仍然無法對父母的過錯釋懷。其實這個狀況的背後,正是隱含子女內心深處對父母「過度理想化」的期待:「我覺得我應該得到父母所有的愛,得到父母所有的關注,但是我沒有。」或「我覺得父母應該是無所不能而且完美,但是父母並沒有做到。」是這些落空的期待,最終演變成父母的過錯。你對父母的期待有沒有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太過理想化的期待,也可能是偏見的來源。


因此,理解父母的不完美,是客觀看待傷害很重要的一步。因為總有一天,我們也要接受自己成為不完美的父母,會面臨子女的失望和憤怒,也要接受自己終將成為讓孩子感到掃興的大人這樣的事實。每個父母都在等待孩子道謝,每個兒女都在等待父母道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時間同價值嘅無聲掠奪》

「忙」成為打工仔標配,「加班」變成家常便飯。 收工後要秒覆工作訊息?周末on call叫「有責任心」?Project急就要連續捱通頂仲要話「應該㗎」? 當「彈性上班」變成「無限工作」,「提升效率」變成「工作量翻倍」,你嘅私人時間就俾呢套「正常邏輯」慢慢蠶食。 當「付出」被視作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