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在意別人之前先安頓好自己》

有一些困難,是想像的困難。有一種能力,叫做不斷努力。


讓自己變好,從慢慢調整開始,你可以替自己每個月訂定三至五個目標,這些目標不必設定太難,是自己做得到的,花一點時間花力就能夠達成,我們從過程中得到一點成就感就有動力持續做下去,有具體的數字目標,但不要太高,讓自己持續去做,盡量去做,只要踏實地把能做到的事一樣一樣做出來,一點一點進步,信心就會油然而生。


自信是明白自己可以做到,就算是一時做不到也不會一蹶不振,也知道自己能從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我們都有缺點,或許未必能完全改善,但是慢慢地累積智慧與經驗,放大我們的優點,讓自己的小缺點自然不會被人注意。


不要一直把自己缺少的跟別人擁有的部分做比較,因為我們永遠不會變成別人,別人的優點你可能沒有,但你的好往往別人也無法擁有。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不必羨慕別人,因為說不定有人也正在羨慕你。比較未必會贏,通常一定會輸掉自己的快樂。

或許會出現我們不想比而對方卻一直計較的情形,假使沒有太大的影響,就試著看淡,別為了不重要的人弄糟了自己的生活,他不懂得照顧好自己的心情,那是他自己的功課,我們只能祝他好運。


好好對待自己,不是花很多錢吃喝玩樂,而是認真面對內心的需求與情緒,讓那些需求都盡量被滿足,讓那些的情緒都獲得紓發。想要別人認同,不是讓自己變成另一個人,強迫自己進入不適合的圈子,或去做勉強自己的事,而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在懂得欣賞你的人面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都有適合自己的步調,而且會隨著人生的每個階段調整,就像是抵達了某一個階段或目標後,又得詢問自己的內心需求:你現在想守護的是什麼?有成就感嗎?過得開心嗎?喜歡現在的自己嗎?如果有許多否定的答案,我們就需要試著重新調整自己的方向與步調,這絕不能依別人的狀況走,別人的方向與步調可以參考,但我們得要沈澱下來好好思考如何才能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時間同價值嘅無聲掠奪》

「忙」成為打工仔標配,「加班」變成家常便飯。 收工後要秒覆工作訊息?周末on call叫「有責任心」?Project急就要連續捱通頂仲要話「應該㗎」? 當「彈性上班」變成「無限工作」,「提升效率」變成「工作量翻倍」,你嘅私人時間就俾呢套「正常邏輯」慢慢蠶食。 當「付出」被視作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