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有群聚的效應,自然就會群聚於首都上。最會消費的年輕人都去到東京,剩下的就是不太消費的老人,而他們是形成不了足夠的經濟活動,提供不了甚麼就業。
經濟活動就從外收縮,越沒有年輕人的地方,也越留不住年輕人,一條條過去曾經繁榮的商業街,整條都關門了;曾經的購物商場,也倒閉至僅剩一家,而僅剩的一家,規模與開放時間也縮減;再加上有網購,就連這僅有的經濟活動都顯得多餘。沒有人上班,沒有人消費,沒有經濟活動,沒有人,連公共交通都也漸漸廢除,附近的各種服務也變得罕見,消失,曾經方便的地方不再方便,曾經漂亮的房子變成雞肋。
別說去到那些三線城市,連東京都,京都這種名城,你也能夠看到這種商店街:從招牌,從各種店的痕跡,從附近的住宅的漂亮程度,你知道這裡曾經有很多人住過,曾經很有生氣,曾經很繁榮,不少人都在這裡有過快樂的時光。但是你今天不會再看到半點燈光,每一個店也不會再開,就這樣廢棄在這裡,人去樓空。就像你看到古代的城市遺跡一樣,這是現代的城市遺跡,而這種地方的房子真的不會很貴。因為住進去與拆除它的成本更貴。
因為曾經讓這裡繁榮的人,不是離開了,就是死了,不管業主當初買回來時有多昂貴也好,終究沒有生命,房子就失去了價值。
大家想要房地產價格暴跌,其實不難,只要擁有土地的人不行,土地就不再值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