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都說,1萬小時的練習(或某個非常高的時數)能帶來精通。換句話說,人生是有公式的,愈常做某件事,就會做得愈好。
人類的奮鬥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事實上,「普通人」的一生,如不曾有過重大事蹟,他們可能反而不會因為生活回歸平淡,感到如此難以釋懷。我們或許可以稱這種現象為「職業心理的重力定律」(principle of psychoprofessional gravitation):衰退帶來的痛苦,與你先前達到的聲望高度,以及你對於那個聲望帶有的情緒依附直接相關。研究顯示,相較於無所求的對照組,人要是曾在職業生活中追求權力與成就,一般會在退休後較為悶悶不樂。證據也顯示曲終人散時,高成就將帶來負面影響,例如許多職業運動員在退役後,很難適應新人生,不乏成癮或自殺等悲劇性的例子。
許多功成名就的人因此陷入惡性循環:他們害怕衰退,不滿成功的時刻愈來愈少,益發留戀過往的成就,高處不勝寒,這個世界沒急著要幫你,畢竟沒人會覺得成功人士需要可憐。人生勝利組哀嘆活得很苦,只能讓人假意勸慰幾句。
然而,那種痛苦很真實。那要怎麼辦?其實只有三條路可選:
1. 否認事實,憤怒自己居然衰退,籠罩在沮喪中。
2. 接受事實,承認自己確實衰退,把老化當成無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3. 接受過去帶來成功的元素,在未來將不再有效,培養新強項與新技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