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說什麼是「配得感」。配得感最容易反映在物質生活上,配得感高的人會說:「這個1萬元的行李箱好適合我,我要把它買回家,以後出國就用它!」相反的,配得感不高的人則會說:「1萬元的行李箱太貴,我不需要用到這麼好的。」先撇開過度消費,如果真的有使用需求,你會怎麼選擇行李箱呢?
先從務實層面來看,假使你選擇買3,000多元的行李箱,3,000就是硬生生比1萬便宜許多,但1萬元的行李箱通常品質好、輪子不容易壞,讓你用超過8年絕對沒問題。那3,000多元的行李箱呢?可能品質堪憂,託運幾次就摔壞,結果每年都得重複購買,花錢又費時,反倒更不划算。
接著從心理層面來看,思考一下「1萬元的行李箱太貴,我不需要用到這麼好的」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真的不需要用到這麼好,還是因為價格而被迫選擇品質較差的商品呢?就像有些長輩常說「這個太貴啦,我們不用買到這麼好」,可是你會明顯發現他們心中渴望的仍是單價較高的優質商品。
配得感不足,會使人看待事物時落入「價格陷阱」,犧牲了該有的生活水平。如果適度花點錢,練習提高配得感,可能帶來更多人生際遇,甚至是投資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