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你到底是靠什麼賺錢?》

如《孫子兵法》所云:「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真正高明的帶兵者,不以苛責下屬、苦戰取勝,而是巧妙綜觀全局,為自己營造有利局勢,以勢壓敵。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於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孫子舉例,善戰者就像轉動木、石一樣必須懂得利用地勢,木石在平地是不動的,但把它們放上斜坡就自然往下滾;方形木是靜止的,圓石則容易滾動;所以任勢者就會挑選圓石放上高陡山坡,其下滾之勢無可抵擋。


只有找到這個東西之後,你才會始終安心地立於巨大的勢能之上。


如果找不到,你所打的仗,其實就是在從山下,往山上仰攻。


擁有了勢能,就像站在易守難攻的山頭,往山下推石頭。


你只需要用最普通的士兵,就能打贏別人最精銳的部隊。


找到你的核心競爭力,最後你才可以「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零售行業的關鍵指標》

零售行業的關鍵指標,是庫存週期。


進一批貨之後,多久能賣出去。


一家夫妻老婆店,進了100塊錢的貨,賣了150塊,賺了50%。利潤不錯。但是花了一年才把這批貨賣出去。


一家大超市,也進了100塊錢的貨,賣了110塊,只賺10%。利潤很薄。但是花了一個月就賣出去。


那麼請問,他們誰賺的錢更多呢?顯然,是大超市。


因為大超市庫存週期更短,周轉速度更快,一年能賣12次,一共能賺120塊錢。而那家夫妻老婆店,看起來利潤很高,但實際上一年只能賺50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說:我賣的比你便宜,還能賺得比你更多。


所以,如何才能操盤好一門生意?真的搞懂自己的業務。真的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你可以問問自己,真的搞懂嗎?如果不知道,建議反思。


你也可以問問團隊,真的明白嗎?如果不知道,建議反省。


不懂自己的業務,就是蒙著眼睛做生意。瞎的。黑的。危險的。別憑運氣做生意。憑本事。


Know your business

《自營電商的關鍵指標》

什麼是「關鍵指標」?就是能影響業務結果的指標。只要這個指標實現了,大概率能產生好的結果。能把業務目標「翻譯」成關鍵指標,才算搞懂自己的生意。


比如自營電商,它的關鍵指標是什麼?物流速度?產品質量?還是客服水平?這些都很重要。但都不是最關鍵的。


自營電商的關鍵指標,是現金周期。


你把貨款付給上游,過了半個月,A 把貨買走。又過了一個月,A 才來付款。這一個半月,就是現金周期。


也就是說,現金周期就是資金被佔用的時間。


現金周期,為什麼重要?


我給你舉個例子:京東。假如京東在上游採購了一批貨物,京東一般是在拿到貨的60天后才付款。但是這批貨物,多長時間就能賣掉呢?一般是22天。看明白了嗎?也就是說,京東在22天後,就從下游的消費者手中把錢收回來了,然後再等38天,才把貨款付給上游。


在這38天裡,京東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有一大筆錢可以先用。


因此,京東做得越大,就越有錢。秘密就是上游賬期大於下游賬期,現金周期為負。

《學,思,習,行》

孔子說學習的過程有四步:學,思,習,行四個階段。博學,思考,溫習練習實習,篤行。


“复盤 ”Replay起源於圍棋術語,圍棋比賽結束後,棋手重複剛剛對弈的過程,找出對弈過程中好的地方,和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將每一次對弈的學習效果最大化,總結成功規律,避免重複犯錯。


复盤,簡單來說,就是在做完每一件事情之後,都總結三件事:


繼續做(Continue doing)、停止做(Stop doing)、開始做(Start to do)。


想要達成任何目標,都需要不斷复盤。


只有不斷复盤,你才能不斷進步。

《商業世界的指數和冪》

先來看一個算式:2³=8。這裡面的3就是指數,8就是冪。而這個2,叫做底數。這種算法,叫做乘方。


我猜,你可能也看過這樣兩條算式。


1.01(365)=37.8。


0.99(365)=0.03。


這兩條算式,看上去沒有問題,也很勵志。但問題是,它忽略了有些東西的進步,是做不到每天1%的。比如說,勞動力水平。你一天能組裝200個手機。但不管你這一年內怎麼提升自己,一年後都不可能一天組裝756個手機。體力勞動者做不到,腦力勞動者也做不到。


那誰能做到?


機器人。


所以,這和商業世界有關係嗎?有。我舉個例子。比如選賽道。


我有個朋友,有次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激動地對我說:我發現餐飲業到今天為止,都沒有一家公司可以佔據全國5%以上的市場份額。但互聯網行業,一家公司可以佔據70%。說明餐飲行業還有巨大的機會。餐飲業有4萬億的市場規模。如果我用互聯網公司的方法進入餐飲業,也乾到70%的市場份額,那不就是一家年收入將近3萬億的公司?比華為還大好幾倍!


他激動萬分。但,他用互聯網的辦法,就真的能做成一家年收入3萬億的公司嗎?你知道,今天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是哪一家嗎?不是海底撈。是一家叫做“百勝中國”的公司。


如果你沒有聽說過百勝中國,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品牌: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等等。百勝中國一年的營收大約600億。中國餐飲業總規模4萬億,600億大概佔1.5%。百勝中國,已經是極其受尊敬的餐飲集團,你去研究它的管理方法,已經是令人嘆為觀止了。但是,依然只佔中國餐飲市場的1.5%。在互聯網行業,1.5%的市場份額,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為什麼?因為餐飲市場,天生是個趨向於“分散”的市場。


百勝中國,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有“資本”的加持。百勝中國在互聯網(會員、外賣)上也做了大量創新,所以也有“科技”的賦能。但是,到最後的最後,肯德基的每一塊炸雞,都需要被具體的人炸出來,每一盒漢堡,都需要被具體的人包起來。雖然有資本和科技的加持,但是年收入600億的百勝中國,更重要的依然是“勞動力”。


你猜百勝中國有多少員工?44萬。


你想像一下,你管理40個員工的時候,是不是已經覺得很難?管理400就更難。管理4000,4萬呢?百勝中國管理了44萬員工。如果要做到6000億,佔中國餐飲15%的份額,可能就需要440萬員工,甚至更多。


科技公司華為,2021年營收6300多億。但是你猜華為有多少員工?13萬。


科技公司用13萬員工做到6000多億收入。而餐飲業要做到同樣的收入,可能要至少400多萬員工。到目前為止,地球上還沒有一家公司,能管理400萬員工。目前最大的是沃爾瑪,大約230萬。


也就是說,在餐飲業,一個以勞動力為主要生產要素的行業,幾乎是不可能出現超過10%市場份額的巨頭的。換句話說,在餐飲業,創業公司的收入,可能就不遵循冪律分佈。餐飲業的創業公司的收入,可能會遵循正態分佈。


所以,如果讓你選,你要進入哪個行業,選擇哪個賽道?餐飲業,還是互聯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選擇。在數學規律的作用下,餐飲業,符合正態分佈,而互聯網,符合冪律分佈。理解了數學裡的指數和冪之後,你才會明白,打打殺殺,都是小事。


選擇在哪裡打打殺殺,才是大事。

《商業世界的笛卡爾坐標》

這個“二維直角坐標系”,用橫軸(能力),和縱軸(態度),把可選的員工,分成了四個像限: 


明星。能力強,態度也好;小白兔。能力弱,但態度好;

土狗。能力弱,態度也差;野狗。能力強,但態度差。


當你如果能向笛卡爾一樣“升維思考”,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不僅有能力強、態度差的“野狗”,或者態度好、能力弱的“小白兔”。

這個世界上,還有兩個都好的“明星”,以及兩者都不行的“土狗”。明星,小白兔,土狗,野狗。這就是阿里把員工分類的方法,是個典型的二維視角。

但是,我們再認真思考一下。小白兔為什麼要培養使用呢?小白兔值得培養嗎?是想把小白兔的能力培養好,成為明星嗎?如果這樣,那為什麼野狗不能也“培養使用”呢?把態度調整過來,也培養成明星呢?這時,我們就需要繼續升維思考。在態度、能力兩個維度之上,引入第三個維度:可塑性。我們都想招到明星員工。但是明星員工畢竟是稀缺的。我們身邊遇到最多的是土狗。其次是小白兔。然後是野狗。明星,很多都在大廠的關鍵崗位上,挖不動。那怎麼辦?把土狗、小白兔、野狗,培養成明星員工,可能才是可行之路。那麼,誰更容易培養?這就涉及到“可塑性”這個維度了。

那麼請問,是一個人的能力更可塑,還是一個人的態度更可塑呢?當然是能力。


人與人之間,當下的“能力水平”,當然有差別。但是人與人之間“能力天花板”的差異不  大。而且,大部分人離自己的天花板,還差很遠。即便是明星。所以,只要態度好,能力是“可塑”的。但是態度就不一樣了。


一個人的價值觀,德行,態度,是過去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塑造的。一旦形成閉環,非常難改變。除非是遇到一些重大的人生變故,大部分人會在自己的信仰、價值觀、習慣裡走不出來。態度的可塑性比較差。所以,當我們用三維視角看問題,心中放的,就不僅是今天的明星員工,更是未來的明星員工。一套“員工培養體系”,就會建立起來,為公司的發展,不斷“種植”明星員工,而不是“採集”。


這就是笛卡爾坐標係了不起的地方。了不起在,他創建了一個重要的思維工具:維度。一旦有了前後,左右,上下,三個維度後,我們混沌的思考,就可以被結構化地被拆分為三個方向進行分別研究,然後再疊加起來深度思考。這個過程,我稱之為:升維思考。


《踏實注意自己的想法,就是真正的修行》

我們的痛苦、煩惱、世界,其實就是自己把它想出來的。是不是一開始你有這樣的想法,然後不知不覺你就造就了一個世界?


所以你怎麼想,都是心想事成,你想要到哪裡去,然後就會到那個世界去。你今天早上醒來說要去爬山,結果那一天你的世界就是山林風光。


你怎麼想,就把那個世界想來了。如果今天我想要去美國,我現在可能就在飛機上,今天我的世界就是飛機。如果我早上醒來就想:我要去跟情人約會、看電影、逛街、吃飯,我這一天的世界就是那些。


這些例子是比較表層的想法,還有很多微細深層的,它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深入去看我們的生活,是不是都是從「想」這裡開始的?


開始一個想法,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到最後不可收拾,才說:我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重點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要能夠注意覺察到我們怎麼想的,沿著這樣的注意,看到我們的問題的根源。


我們從這個地方慢慢地摸索,慢慢地去看到原來我們會有痛苦,我們的生命會碰到難題,歸根究柢就是我們的心。你如果不了解你的心怎麼想的,那麼問題就會一直重複發生。


如果我們可以去看到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怎麼想的,清楚自己怎麼想的,那麼我們就是清清楚楚地在經歷這世界。所以認識自己,就是一種最根本的修行,有了澄澈明朗的覺知,可以活得省力些,也健康點。


《成人小孩 Adult child》

對乖巧聽話的孩子做出「你很成熟」「好乖好聽話」這類稱讚時,小心一點會比較好。一個情緒管理與當下年齡不合、擅於忍住情緒的孩子,有很高的機率在長大成人後會變成像個孩子般的大人,這被稱為「成人小孩」(Adult child)。


因為他們長期壓抑和否認自己的孤獨、恐懼、憤怒等情緒,這些情緒在以後他們變成大人時反而會重回大腦意識之中,讓他們重新感受到挫折和驚慌失措,所以會過度批評自己、過分想負責任、對他人的視線過於敏感,換句話說,他們傾向糾結在他人的評價和稱讚之中,儘管已經是個成人,卻還是像個孩子一樣。


有些大人在教養孩子的時候,不接受自己的孩子像個孩子。他們以「早熟」作為目標,要孩子成為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模樣,變成人見人誇、為父母臉上增光的孩子,而不是孩子正常的樣子。


有時候,父母還會希望孩子表現得比父母自己更成熟,並且回頭照顧父母的需要,所謂「親職化兒童」。沒有經歷過正常的童年,會是一種深深的失落。也有以「小大人」為教養目標,甚至以父母自己的行為為標準,直接跳過二、三十年的成長歷程,要孩子「青出於藍,勝於藍」。跟家長善意提醒孩子也有自己的發展歷程,有些父母還會以各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論述,自我感覺良好地否定專家或研究,好像他是教養之神。


「小型創傷」則是那些足以讓人失去自信心或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渺小」事件,例如小時候和父母分開生活的經驗、多次被朋友欺負。長期以嚴苛標準要求並責罰孩子,對心智脆弱的孩子來說,可以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最近看到一本書,描述高成就導向的家庭,如何造成孩子的痛苦,以及相對高比例的身心問題,就感覺唏噓。我很熟悉這種處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也會有相對高的比例長大後成為高成就人士,但也有早早就耗損身心,甚至受不了挫敗而離開世界。


願大人能多一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將心比心,還給孩子一個本來屬於他們的童年。


《討好型溝通模式》

討好型溝通模式的人跟誰的關係都好,就是跟自己的關係不太好。他們常常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別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自己以及自己最親的人。你跟他的關係越是疏遠保持距離,他對你就越親越好;相反,你越是被他看作自己人,關係就會越緊張。


有趣的是,指責和討好這兩種類型的人非常合拍,彷彿天生一對。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指責型的人通常會找一個討好型的人做伴侶,討好型的人也傾向於選擇指責型的人做伴侶。為了維持表面的一團和氣,他們不得不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和自我。


當你過度用討好的方式與人相處時,你的情緒是被壓抑的,真實需求是被忽視的,自尊自信是被踐踏的。 


情緒長期被壓抑,不病則已,一病就是大病。所以,習慣於這種溝通模式的人一般會得抑鬱症、甚至是癌症。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把情緒釋放出去。 如果你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任何不同的意見或設下的界線都會被貼上「自私」和「不貼心」的標籤。你被教導要犧牲自己才能證明忠誠和愛,而且為自己著想等於是拋棄他人。


《ChatGBT#13- 實行提早退休計劃》

一旦你已經制定好你的提早退休計劃,現在就是實行的時候。以下是一些實行提早退休計劃的建議:


  • 調整預算:當你提早退休時,你的收入水平將會發生變化。因此,你需要重新調整你的預算,確保你的支出可以在你退休後的生活中得到滿足。
  • 減少債務:債務可以對你的財務自由度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如果你計劃提早退休,你需要儘量減少你的債務負擔,從而減輕你的財務負擔。
  • 增加被動收入:當你提早退休時,你需要依靠被動收入來支持你的生活。這可能包括股息、租金收入或社會保障等項目。你應該考慮如何增加這些收入,以保持你的財務穩定。
  • 管理風險:當你提早退休時,你需要考慮更多的風險因素,如健康問題或財務不穩定等。因此,你需要確保你的退休計劃可以應對這些風險因素,以減輕風險對你的財務影響。
  • 長期規劃:提早退休是一個長期計劃。你需要考慮到未來的情況,如通貨膨脹、家庭支出等。這些因素可以影響你的財務狀況,因此需要在計劃中加以考慮。
  • 監督計劃的實行:在提早退休後,你需要監督你的計劃,確保你的財務狀況可以維持穩定。你可能需要對你的預算和投資組合進行定期檢查,以確保你的退休計劃可以持續實行。


在實行提早退休計劃時,你需要採取行動,確保你的計劃可以有效地實現。這需要時間和耐心,但如果你按照計劃進行,最終會達到你的目標。


《ChatGBT#12- 如何應對提早退休可能帶來的挑戰》

在提早退休之前,你需要考慮可能帶來的挑戰,以便更好地應對它們。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面對的挑戰:


  • 財務挑戰:如果你計劃在較早的年齡退休,你需要確定你的財務狀況能夠支撐你的退休生活。你可能需要節省更多的錢,或者削減退休支出。你還需要注意通貨膨脹,因為退休期間可能需要面對物價上漲的問題。
  • 社交挑戰:退休後,你可能會失去與同事、朋友和社區的日常聯繫。這可能會導致孤獨感和社交隔離。你需要制定一個計劃,以確保在退休後有足夠的社交活動。
  • 身體挑戰: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健康狀況可能會惡化。你需要確保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包括養成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 心理挑戰:退休後可能會出現心理挑戰,例如自我認同問題、生活目標缺失等。你需要認真思考退休生活的目標和意義,並制定適合自己的新目標。
  • 時間管理挑戰:在退休後,你可能會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但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時間管理計劃,時間可能會變得沒有組織和無法充分利用。


總之,退休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需要仔細考慮,制定計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

《ChatGBT#11- 如何保持健康和快樂的退休生活》

在退休生活中保持健康和快樂,是提早退休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以下是一些保持健康和快樂的建議:


  • 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都是保持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穩定的重要因素。不要因為退休而停止運動或不注意飲食和睡眠。
  • 社交生活:保持社交生活對於身心健康都很重要。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參加社區活動、加入俱樂部或志願組織,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增加社交圈子、擴展人脈、結交新朋友,使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 學習新知識:繼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可以增加自信心、豐富人生,讓退休生活更有意義。可以參加學習班、讀書會,或是學習一門新技能,例如學習一門外語、學習烹飪或手工藝等等。
  • 旅遊和探險:退休後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新的地方、體驗新的文化、享受新的經歷。可以結伴旅行、參加旅遊團或是自行規劃旅遊路線,這樣可以擴大視野、增加人生樂趣。


總之,提早退休計劃不僅僅是財務方面的安排,還需要對退休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計劃,包括健康、社交、學習、旅遊等。只有這樣,才能在退休生活中保持健康和快樂。

《ChatGBT#10- 如何增加收入》

除了減少開支和儲蓄,另一種提高資金收入的方法是增加收入。以下是一些可以增加收入的方法:


  • 找一份兼職工作:如果你的主要工作時間不允許你有充足的時間來賺取額外的收入,那麼可以考慮找一份兼職工作。兼職工作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收入,同時也可以為你提供學習新技能的機會。
  • 創業:如果你有一個好點子,那麼可以考慮創業。創業可以為你提供更大的收入潛力,同時也可以讓你實現自己的夢想。
  • 養成副業:如果你有一個擅長的技能,那麼可以考慮把這個技能轉化成一個副業。副業可以為你提供額外的收入,同時也可以幫助你發展你的技能和經驗。
  • 賺取被動收入:被動收入是指你不需要付出太多時間和精力就能夠賺到的收入。例如,你可以出租你的房屋或車輛,或者通過股票、債券等投資方式賺取被動收入。


總之,增加收入是實現提早退休目標的重要一環。你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方式來增加收入,以實現你的財務目標。


《ChatGBT#9- 如何保持開支的平衡》

一旦你成功地削減了日常開支,你需要學會如何保持開支的平衡。這是為了確保你可以維持一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同時達到提早退休的財務目標。


以下是幾個保持開支平衡的建議:


  • 監控你的開支:定期檢查你的開支記錄,以確保你的開支仍然在預算範圍內。這可以幫助你及時發現任何開支超支的情況,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 制定長期財務計劃:制定一個長期的財務計劃,以幫助你掌握未來的財務狀況。在這個計劃中,你可以設定財務目標和時間表,並根據這些目標和時間表來制定你的開支計劃。
  • 培養良好的財務習慣:培養良好的財務習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管理你的財務。例如,節儉、理性消費、購買實用的商品等都是良好的財務習慣,可以幫助你保持開支平衡。
  • 適時調整你的開支:如果你的財務狀況發生了變化,比如你的收入增加或減少,你需要適時調整你的開支。這可以幫助你保持開支平衡,並確保你可以實現提早退休的目標。


《ChatGBT#8- 了解儲蓄的重要性》

儲蓄是提早退休的基石,它可以幫助你在未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儲蓄可以讓你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基礎,這樣你就可以在退休後放心地享受生活,而不必擔心金錢上的問題。


除了為退休做準備之外,儲蓄還可以幫助你應對不時之需。例如,當你需要應對不可預見的開支或者突發事件時,擁有儲蓄可以讓你更容易應對。


在儲蓄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個嚴格的預算並且保持它。這意味著你需要將每個月的開支都記錄下來,找出哪些開支是可以削減或省略的,然後將這些省下來的錢放入儲蓄帳戶中。


你也可以考慮開設一個專門用於儲蓄的帳戶,例如高息儲蓄帳戶或者定期存款。這些帳戶可以為你提供更好的儲蓄利率,讓你的儲蓄更有價值。


最後,不要忘記在進行儲蓄時保持耐心和毅力。這需要時間和努力,但是當你看到你的儲蓄逐漸增長時,你會感到非常的滿足和自豪。


《ChatGBT#7- 如何評估你的財務狀況》

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實現提早退休目標的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幫助你制定更好的財務計劃,並確定實現提早退休目標所需的時間和資源。


以下是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的一些基本步驟:


  • 了解你的收入:收入是財務規劃的基礎,所以了解自己的收入非常重要。記下你的薪水、投資回報、租金收入等收入來源,計算出每月或每年的總收入。
  • 評估你的支出:評估自己的支出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的生活成本,並找到節省開支的方法。記下你的房租、水電費、食品支出等費用,計算出每月或每年的總支出。
  • 確定你的債務:了解自己的債務情況可以幫助你制定更好的還款計劃,並減少利息支出。記下你的信用卡債務、房貸、車貸等債務,計算出每個月或每年的還款金額和利息。
  • 計算你的淨值:淨值是指你的資產減去你的債務後的餘額。計算你的淨值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並確定提早退休目標所需的資金。


通過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你可以了解自己的收入、支出、債務和淨值情況,並根據這些信息制定更好的財務計劃。如果你的支出超過了收入,你需要找到節省開支的方法,以減少債務和增加儲蓄。如果你的淨值太低,你需要制定一個更具體、可行和有挑戰性的財務目標,以實現提早退休的夢想。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