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成人小孩 Adult child》

對乖巧聽話的孩子做出「你很成熟」「好乖好聽話」這類稱讚時,小心一點會比較好。一個情緒管理與當下年齡不合、擅於忍住情緒的孩子,有很高的機率在長大成人後會變成像個孩子般的大人,這被稱為「成人小孩」(Adult child)。


因為他們長期壓抑和否認自己的孤獨、恐懼、憤怒等情緒,這些情緒在以後他們變成大人時反而會重回大腦意識之中,讓他們重新感受到挫折和驚慌失措,所以會過度批評自己、過分想負責任、對他人的視線過於敏感,換句話說,他們傾向糾結在他人的評價和稱讚之中,儘管已經是個成人,卻還是像個孩子一樣。


有些大人在教養孩子的時候,不接受自己的孩子像個孩子。他們以「早熟」作為目標,要孩子成為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模樣,變成人見人誇、為父母臉上增光的孩子,而不是孩子正常的樣子。


有時候,父母還會希望孩子表現得比父母自己更成熟,並且回頭照顧父母的需要,所謂「親職化兒童」。沒有經歷過正常的童年,會是一種深深的失落。也有以「小大人」為教養目標,甚至以父母自己的行為為標準,直接跳過二、三十年的成長歷程,要孩子「青出於藍,勝於藍」。跟家長善意提醒孩子也有自己的發展歷程,有些父母還會以各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論述,自我感覺良好地否定專家或研究,好像他是教養之神。


「小型創傷」則是那些足以讓人失去自信心或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渺小」事件,例如小時候和父母分開生活的經驗、多次被朋友欺負。長期以嚴苛標準要求並責罰孩子,對心智脆弱的孩子來說,可以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最近看到一本書,描述高成就導向的家庭,如何造成孩子的痛苦,以及相對高比例的身心問題,就感覺唏噓。我很熟悉這種處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也會有相對高的比例長大後成為高成就人士,但也有早早就耗損身心,甚至受不了挫敗而離開世界。


願大人能多一點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將心比心,還給孩子一個本來屬於他們的童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