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討好型溝通模式》

討好型溝通模式的人跟誰的關係都好,就是跟自己的關係不太好。他們常常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別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自己以及自己最親的人。你跟他的關係越是疏遠保持距離,他對你就越親越好;相反,你越是被他看作自己人,關係就會越緊張。


有趣的是,指責和討好這兩種類型的人非常合拍,彷彿天生一對。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指責型的人通常會找一個討好型的人做伴侶,討好型的人也傾向於選擇指責型的人做伴侶。為了維持表面的一團和氣,他們不得不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和自我。


當你過度用討好的方式與人相處時,你的情緒是被壓抑的,真實需求是被忽視的,自尊自信是被踐踏的。 


情緒長期被壓抑,不病則已,一病就是大病。所以,習慣於這種溝通模式的人一般會得抑鬱症、甚至是癌症。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把情緒釋放出去。 如果你被情緒不成熟的父母養大,任何不同的意見或設下的界線都會被貼上「自私」和「不貼心」的標籤。你被教導要犧牲自己才能證明忠誠和愛,而且為自己著想等於是拋棄他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