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有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

「不幸的婚姻都是一樣的,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幸福。」因為不幸的婚姻之所以不幸,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錯把需求當成愛。很多人「愛」上的是對方的「條件」,不是對方這個「人」。


什麼是「愛」呢?所謂愛就是,你願意為你愛的人奉獻和付出,希望他的人生因為你而過得更加美好,這種發自內心的付出就叫愛。


需求是索取,愛是奉獻。所以,你對你的伴侶是出於愛,還是只是因為你需要他?


需求的背後是匱乏。


當一個人內心匱乏時,表現出來的其實都是需求。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彼此都期待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一定會以失望告終,因為沒有誰可以完全滿足對方的需求。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失望。長期失望的累積就會變成抱怨、指責,甚至攻擊,原本親密的關係就會走向冷淡、疏離,這也是大多數關係破裂的根本原因。


而愛的前提是富足。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了愛,他自然就懂得去愛別人。因為,愛是內心富足後的自然反應,它是付出、是奉獻,而不是索取。當關係雙方都願意為對方奉獻,都由衷地希望對方因為有「我」而變得更好時,關係自然會親密,婚姻自然會幸福。


可惜,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總習慣於在關係中索取,卻不懂得奉獻。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內在的匱乏。飢餓的人,其焦點都在尋找食物上;而吃飽的人,自然懂得分享。愛也一樣,從小缺愛的人就像飢餓的人一樣,會到處尋找愛。可是,一個人永遠給不了別人自己都沒有的東西,只有充滿愛的人才有能力去愛。這就是親密關係的秘密所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