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愈來愈喧囂的世界裡,學會閉嘴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在社群媒體興盛的時代,人們渴望尋找一個能真正聆聽、沉思和反思的空間。了解閉嘴的重要性,對每個人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閉嘴的藝術》的作者是美國記者丹.萊昂斯(Dan Lyons),他同時也是一位小說家和編劇。他曾經幫《富比世》和《紐約時報》等知名刊物撰寫文章,發表過許多關於科技產業的深度報導。他承認自己是一個超級愛說話的人,可是他漸漸發覺,太愛說話不是一件好事。
這個壞習慣對他的身心帶來不好的影響之外,他還因為說錯話被踢出新創公司,損失了一筆價值高達 800 萬美元的股票選擇權。因此,他想透過這本書傳達:在這個到處都充斥著資訊和噪音的時代,我們不只要學會閉嘴,更要學會真正的聆聽,知道什麼時候保持沉默、什麼時候說話,活出一個更平靜卻更加豐富的人生。
這本書分別探討了一些該閉嘴的場景,像是在網路上、在職場上、在家庭生活中、在愛情關係當中。讀完之後我也發現,作者並不是要我們「一個字都不講」的那種閉嘴和沉默,而是少講一點「不必要的話」,把精神放在那些「有必要的深度對話」當中。透過「少說多聽」的心態調整,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同理心和創造力,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平靜。
《閉嘴的藝術》強調的是:「要以能夠身處安靜的能力和實際的成就去建立品牌,對自己的能力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如此一來,就不需要在社群媒體上到處奔波、拼命地自吹自擂尋求關注,同樣也會被人看見。」我認為這裡關鍵字在於「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專業領域。
最後,我也想起被譽為「哲學家皇帝」的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有權利對事物不發表任何意見,更有權利使我們的靈魂不受騷擾;因為事物本身並沒有迫使我們形成判斷的天然能力。」我相信,其實我們不需要對大多數事情發表意見,這樣才更有心力把時間投入到少數且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