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書中指出:「內心寧靜完全不是科技的表面工夫,而是科技的全部。能產生心平氣和的才是佳作,而破壞心平氣和的是劣質。」
「產品規格、測量儀器、品質管制、最後檢測,這些全是達成目標的手段,目標是讓工作者獲得內心寧靜。最終的真正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工作者心平氣和,原因是心平氣和是體會質素的先決條件──這份「質素」凌駕於浪漫質素和古典質素之上,能團結兩者,必須與工作同行。」
「內心的平靜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會引發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思想會促成正確的行為,而正確的行為會產生作品,這些作品將成為其他人可以看到的物質反映,展示其核心之處的寧靜。」
這也讓我反思到,我們現在採用的科技產品,像是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哪些能帶給我們內心寧靜呢?更進一步延伸,這些產品裡面安裝的軟體和 App,哪些能帶給我們內心寧靜呢?
或者我們的遭遇正好完全相反?這些科技產品,會不會有很多都在一直促使我們心神不寧、狂喜狂悲?那麼這些產品,是好的科技產品,還是壞的科技產品呢?透過這個原則來判斷,我們就很容易做到數位斷捨離,跟那些壞的科技產品道別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