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哲學在書中的象徵意義》

哲學不僅是一個主題,也是一個引導讀者思考「品質」和「生活哲學」的工具。作者強調「當下」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要全心全意地投入目前正在做的事情,無論是維修摩托車還是與人互動。這本書以哲學為背景,挑戰我們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中被忽視或誤解的價值和意義。它鼓勵我們不要被表面的繁瑣和困難所困,而是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想畫一幅十全十美的畫嗎?很簡單。先讓自己變得十全十美,然後隨心去畫,就能畫得十全十美。所有名家都是這樣揮毫的。無論是作畫或修車,都和你的本身無法分離。」就像巴菲特的合夥人 Charles Munger 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


更有趣的是,從書中大量講解修理摩托車的事情看來,你正在修理的摩托車,其實是一輛名為「你自己」的車子。外表看來,擺在「那邊」的摩托車和表面上站在「這裡」的人不是分離兩地的東西,而是一同朝向質素成長、一同從質素墮落的個體。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觀念「我們不是在塑造作品,而是作品在塑造我們」。法國哲學家 Michel de Montaigne 曾說:「並不是我在塑造我的作品,而是我的作品在塑造我。一本書與作者是合而為一的,與自我密切相關,也是整體生活的一部份。」他還說:「任何人都能從我的書中認識我,也能從我身上認識我的書。」從來就沒有人能完全擺脫自己的作品。


機車維修在這本書裡不僅是一個實際的活動,也是一個生活哲學的比喻。當我們面對一台壞掉的摩托車時,我們有兩種選擇:要麼繞過它,要麼去修理它。這很像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的抉擇。修理摩托車需要耐心、專注和對於「質素」的追求,這些都是我們在解決生活問題時也需要的素質。通過維修摩托車的過程,作者實際上是在教我們如何「修繕」自己的生活和心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