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於一個上有高堂下有弟妹皆貧窮要照顧的環境,其實大部份成功學對你來說也沒有意義,因為你的問題不是追求卓越或翻身致富,你的問題是怎樣防止事情再惡化下去,這個還過得去的日子走向崩潰,家破人亡。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你的精神也會走向崩壞。比起甚麼翻身機會,你需要的是一份穩定的收入以及各種事情變壞時能生效的保險,保障。那是底層階級的常態,也是我日常會看到大部份底層每天面對的問題,這些階級的人需要的從不是階級翻轉,也翻轉不了。
追求階級翻轉的通常並不是底層,而是中產的下一代,他們追求的其實是從中產上流。所以他們會講怎樣投資,怎樣買房子,財務自由,以及看那一大堆內容農場的成功學。
然而,有一點很諷刺的是,中產階級承受風險的能力,其實也不高。中產看似比窮人更有安心立命的本錢,過得也更好,但實際上,下層中產在階級上面對的處境,跟底層的差異並沒有那麼大。因為他們同樣都承受不了風險,窮人承受風險失敗的結果是萬劫不復人生粉碎,中產承受風險失敗的結果呢?跌回底層,其實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萬劫不復人生粉碎。
在這種場合下,比起出身於底層,成長為底層,階級複製下的世代窮人。向下流的中產的心境可能會更困苦,真正長期底層的人雖然窮,但是底層生活是有一套 know-how 的,長期貧窮的人懂得怎樣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在各種節枝中,過得比較舒適,就像古代的窮人,會知道哪裡有有錢人家的剩菜,撈拿食物回家。現代的窮人,會知道一早就要輪候公共房屋,甚至直接跑去領救濟金。而且他們對於底層,不體面的工作,並不介意去做,甚至早已做得很不錯。
窮人的美德就是草根般的頑強,而這卻是中產往往欠缺的。所以中產下流到窮人的過程中,他們要做到很多拉不下面皮去做的事情,而感到極度不快。而且很多時根本不會去做,不少中產都不太願意面對自己正在變成無產階級的事實,往往為了維持顏面,而勉強的維持體面,比方說不願意搬到貧民窟去,或者不斷尋求體面的工作不願做一些三教九流,但這種體面的成本,最終只會加速他們走向無產。
結果中產比起窮人反而更承受不了風險,因為他們的問題跟窮人一樣,都是維持現有生活,但是中產維持現有生活的成本更高,方式更狹窄,他們必須靠現有的高收入職業去維持一切。所以比起還可以轉工作,甚至不上班的窮人,中產通常連選擇職業的自由也沒有,也不敢休息。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向下流可能比死更可怕。這也意味著,甚麼創業投資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可能更遙不可及,因為他們錢比窮人多,精神上卻比窮人更經不起損失。
故此中產才如此的追求財富自由,中產的生活過得不錯,但「承受風險能力低」這點卻決定了他們的人生是不自由的,財富自由這四個字一開始能夠吸收這群人眼睛的,其實是自由兩字。他們想要選擇人生同時不向下流,他們需要很多的錢,也就是成為資產階級。
然而,中產總是疑惑,明明我已累積這麼多的財富,特別是香港有房子的中產階級,超過一千萬港幣的資產並不奇怪,但卻還是感覺那麼不安?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夠安全?成為資產階級?人沒有辦法擁有多過個人視野的錢,中產們之所以感到不安,並不是因為他們錢不夠,相反,是因為他們錢已多過他們的視野,他們的問題並不是不夠錢,而是不知道怎樣保住自己現有的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