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購買力的定義》

蘇格蘭經濟學家Adam Smith 對購買力的定義是這樣的,所謂購買力,就是「要別人為自己服務的價格」。


去餐館吃飯,就是服務生的薪資價格,房東收租的價格;買一部電腦,就是工程師的價格,工廠工人的價格,廠房的租金;機票的價格,就是飛行員的價格,空姐地勤的價格;雞蛋的價格,就是蛋農的收入;最終所有價格,都是用來給其他工作者的,有人可能會問,難道物資本身沒有價格嗎?答案是真的沒有,你在海裡撈水不用錢,但在超商裡的水要錢,因為後面你付的價格,是抽水,蒸騮,裝瓶,販售,保存的服務成本。金銀的背後,是挖礦,運輸的服務;價格的背後,還是人類所提供的服務與加工。


東西之所以變便宜,是因為人類的生產力上升,同樣是一個農夫的服務,刀耕火種的時代只夠他養自己一家,現代的農夫一個人能種出多倍的糧食;石器時代的漁獵者,獵到的魚跟今天的捕魚船是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你付給食物生產者的服務的價格不變,但是食物生產者能生產更多食物,那平均每頓食物就變便宜了。


古裝劇的窮人都吃不飽,今天我們的窮人都吃飽飽,原因是甚麼?是因為古代的農民,他們一小片土地產很少的糧食,然後再用人力緩慢地運到市場,辛苦,但產量沒特別高。而在現代的美國,少數農民駕駛著載具,經營大片的農場,使用化學肥料,再以萬噸級的船一個個貨櫃的運來臨近太平洋的我們,我們的祖先們辛勤耕作整天才可以吃到飯,我們去打工一小時就能吃飽一頓麥當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