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房地產同時是消費也是投資》

買房不是剛需,但不代表一定不可以買房,還是要視乎個人需求。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買房自住是改善、是慾望、是消費,同時也是投資,房子同時兼具消費和投資兩大特性,這是現實,你不能視而不見的。


有些改善可能是無價的,例如對一個地方的歸屬感或生活的安心感,尤其在台灣這種仍保留著戶籍制度的國家,不同的戶籍區域影響著你的投票權、子女的學區、生活福利等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又例如房屋裝潢的自由度,或單單免除幾年搬一次家帶來的煩擾,這些都屬於買房可以帶來的生活上的改善。


但如果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看,無論買不買房,都是投資,你不買房並不代表中立,而是反向投資,看淡房市的投資。


假設你在一個城市長期居留,沒有準備移民,一般情況下不買房相等於做空樓市,類似購入一個看空的期權(Long Put)。


因為你不買房就需要租房,由於租金和房價通常在同一方向,房價上升,你要繳交的租金就會上升,長期上升的房市將以租金增加的形式令你虧損。就算房市保持平穩,你也會損失時間值(交租),房市下跌你才可能盈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