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科技不斷進步,工農業的生產量也不斷的提升。因此,越年輕的世代,物質的生活是越好的,年紀比較大的朋友可能經歷過沒有冷氣,飛機有錢人才坐得起,吃不起自助餐,也沒法人手一部電話的時代,而這去到今天已經是大部份人的標配。
可是年輕人卻不會因此感到幸福,相反,他們主觀上感到比之前世代的人過得更差。雖然部份是想像的,不少人都會比較羡慕以前的世代,而這特別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嬰兒潮世代,覺得發展的機會都給這些人享受了,感到他們比自己向上流的機會多。
而他們最羡慕的世代,年輕時的物質生活,卻明顯比我們差的。我父親就是嬰兒潮的世代,他的童年別說冷氣連風扇都沒有,別說彩色電視機也負擔不起黑白的,那時候沒有免費教育所以讀書識字是奢侈品,當然就算你可以讀書,你很可能都是在一些天臺學校連校舍都沒有的臨時學校。至於甚麼童年時就出外旅遊見識學才藝這種事情更是另一個星球的東西。
很多香港人在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居住的環境都非常惡劣,因為難民潮,大部份的人口住在臨時塔建的山邊木屋,或者是沒有私人浴室的徙置區,女性被偷窺或者跟蹤是家常便飯。
那個「令人羡慕的嬰兒潮世代」,物質生活是真的較差,取得同樣水平的物質比較難,時間成本通常較高。當然比起戰爭世代的他們再上一代來說,和平就已經是幸福。
但嬰兒潮世代,卻有一種東西比我們便宜的,那就是權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