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反咬一口的人》

首先分享一個故事:


「老陳有一個親戚,很窮困,窮到無能力供孩子讀書。老陳於心不忍,義無反顧地代親戚負起他們孩子供書教學的責任,多年來,老陳從幼稚園、小學直至初中,一直在供養親戚的孩子讀書。  


親戚孩子初中畢業後,老陳因家道中落,自己也陷入貧困,再沒有能力供養他上高中。  


那一刻起,這家親戚將老陳視為生平最大的仇人,因為老陳故意中斷他們孩子的學業,毀掉他們孩子的一生!」


這故事表面描述不懂感恩的人,但你想一想,再想一想。


假設,故事中的老陳砸鍋賣鐵地繼續供養親戚的孩子直至大學畢業,那家親戚會當他好人嗎?


不,不管老陳怎麼做,那家親戚最後還是會隨便找個理由,將老陳視為殺父仇人!因為這源自於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大恩即大仇!


殘酷的真相是:人類更願意報復傷害,而不願意報答好意。對一個人來說,感恩就好比重擔,復仇則快感重重,所以人喜歡報仇,不喜歡報恩。再說一次,報仇是一種快感,報恩是一種負擔。由於想擺脫負擔,很多人下意識的做法就是隨意挑對方一兩件小事,例如對方的政見有點不同,或對方十年前無心說過的一句玩笑話等等,然後心安理得地忽略對方曾為自己做過的無數好事,再憤怒地將對方視為仇讎,務求除之而後快!


當你理解了人性,你對很多恩將仇報、背信棄義、不守承諾的行為就不會感到驚訝,你對人性的感悟又深了一層。


濫做好人,那不是道德,而是不尊重人性。

  

尊重人性,我們才能坦蕩地活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