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談工作效率》

現代社會建基於效率之上,但我們卻有部份是曲解它,說到效率,我們想到的是甚麼?就是一個員工盡力為老闆完成最多的事情,或者一個人為國家盡可能貢獻一切,讓國家或者老闆能夠得到最大的效益,從而產生「對外國的競爭力」,我們所謂的效率多數是指這類的事情。至於你做的其他事情,一概是損害效率、不務正業。因為比方說,你準時下班玩樂,那就是「你沒有把你的工作能力發揮到盡頭」,所以你並沒有「最有效率地運用你的時間」。


這個觀念是否正確?


明明我們不是老闆,卻用老闆的價值去看世界,明明我們不是權力者,卻處處為權力者的角度去想,是的,用他們的角度去看,怎樣讓你盡力奉獻是「效率」所在,但是,你是你,你不是你的老闆,也不是你的政府,對於他們而言你是「工具」,你用「人類的本質」去實施「工具的效率」,最後你也只會有「工具的結果──用爛就丟」。


會用爛的原因,是因為在老闆的角度看,你會做多久是謎,對於他而言,當然是將你在短時間耗盡,而沒有打算延長使用壽命,所以他根本不顧及你的消耗問題,只看你的工作問題。


如果是認真地工作,那就要分清楚,效率並不是無限地「用盡時間去工作」,效率是「怎樣在消耗最少的情況下得到最大的成果」,那不僅包括錢,也包括時間,和你的心理壓力。所以效率是:


1.你可以在最不構成自己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完成最多成就

2.你可以在最不使用成本下,得到精神上的放鬆


也就是說工作的效率,其實也必須不壓搾自己。

也就是說休息的效率,其實也不是放縱自己。

有效率的休息導致的輕鬆,會導致有效率的工作。

有效率的工作導致的充實,會導致有效率的休息。


過度工作只會導致超額頹廢。


人類是有惰性,但惰性並不是邪惡的,惰性本身就是在警告你,有些事情在不同重覆,你該變了。惰性也是警告你,你的心理開始產生壓力,人類沒有惰性就傾向死板不變,以及精神出現問題,因為人非草木,人是人,不是機器,即使機器也要休息吧?


況且人不僅對工作有惰性,對休閒也有惰性。


當你休息夠了,你也會厭倦休閒,想要做事,變成想工作的狀態。


所以「隨性」本身是種訊息,你要感知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在告訴你的事,面對它,而非無視它或者硬來,隨性本身是助你更有效率地生活,不是讓你頹廢放縱,是順應你身體提供的自然調節機制,想工作就工作,該負的責任就負,想吃的就吃,想睡的就睡,那你的身體在你做那些事情時就會是最好的狀態。


當你工作的時候,便會是知行合一,而不是心不在焉,因為你培養了工作情緒,當你吃東西的時候,倍感美味,因為你在想吃的時候就吃,當你想睡的時候,睡得深沉,因為你真的需要睡了,而不是想睡時死撐,能睡時失眠。


那就是效率,那完全是合乎現代社會的。避免無節制的工作,或者無節制的頹廢。反而不斷死撐那只是奴隸制度的另一個包裝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