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細者越細,就變了螞蟻》

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我們很多時候會感覺自己的腦子像生銹了一樣,轉不動。有什麼辦法讓大腦轉起來,提高自己的思維活力呢?


有一個答案與常識相反:想要輕鬆,你可以嘗試做難一點的事。比如去讀複雜一點、需要費腦子的書,從你勉強能理解的程度開始。不用強求能讀懂多少,但要努力讀進去。


為什麼要這麼做?


通過這種方式來鍛煉我們的大腦,讓它更加容易進入「需要動腦」的模式;因而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它也能夠更輕易地運轉起來。


為什麼我們容易覺得一個人在變得成熟的同時,也會變得更加固執?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的心智世界或多或少已經「固化」了。


如同科幻作家Douglas Noël Adams那段經典名言: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那麼,如果我們希望在35歲後依然保持開放、不斷提升自己,我們就必須重新培養起動腦的習慣。大腦的可塑性非常強,只要持之以恆地每天去鍛煉它、刺激它,它就會一步步地完善已有的心智世界,讓它朝著你所訓練的方式再接近一點。


這就是「終身學習」的本質和含義:我永遠假設這個世界是複雜多變的,我所經歷的每一次困難和挑戰,都會提升我的經驗值,成為我完善自己的養分和磚瓦,讓我變得更強韌,讓我的「心智世界」跟現實世界之間的差距變得更小。


這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成長,就是不斷把困難的事情,變成簡單的事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