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克服對失敗的恐懼》

恐懼,我們不但經歷過,它現在也不斷乘虛而入。恐懼是力量最強的情緒,好好控制的話,能成為強大的力量。


把球丟出去

很多人說自己會成功是運氣好,但運氣上門的時候,不能把握住的話也沒用。所謂的運氣是,自己丟出去的球反彈回來,而且用棒子擊中反彈回來的球,打出全壘打。第二次丟球的時候,恐懼會比第一次丟的時候少一點。第三次丟球的時候,恐懼又會比第二次丟的時候再少一點。


提高機率

你會需要一個過程來了解手上的球是不是對的、自己擅長丟什麼球。要朝很多地方丟出很多顆球,如果只往自己決定的地方丟球,那球很可能不會彈回來。申請看看研究所、應徵看看新公司,或是開始經營自媒體都好。只要具備「隨便擊中一個都好」的精神就可以了。


摒棄一開始就想做得很好的貪心

我們之所以沒辦法邁出第一步,是因為我們貪心地想在一開始就做得很好。先把腦海中的單字全寫到紙上,順序或格式不拘。空白的畫圖紙令人害怕,放鬆,然後繪製看起來毫無意義的線,就是第一步。反正那些線條之後會被覆蓋或擦掉。


把失敗視為基準點

失敗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慘痛的經驗,但如果你預設會失敗的話,便會覺得取得失敗的結果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此一來,你便會具備重新挑戰的恢復能力。


不要把失敗和自己劃上等號

如果不是覺得「這次不太順利耶」,而是想著「我完蛋了」的話,便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一旦出現這種情緒,自尊心便會受損,然後對自己說:「我果然不行。」墜入深淵。無論是誰都會害怕碰上失敗的自己,但失敗只是諸多現象之一,並不能代表「自己」。


失敗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給某件事的結果貼上「失敗」的標籤時,失敗便會成為最終的結論,導致我們難以繼續計畫下一步。失敗不過是跟自己預期或想要的結果不一樣罷了。失敗已經充分發揮了探尋方向的作用,像是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麼、有怎樣的成長、往後會因此丟出什麼球等等。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嚴重,這樣才會熟悉失敗。熟悉失敗的話,恐懼也會跟著變少。


別害怕恐懼

人人都會感到恐懼,因為感覺到了恐懼,進而感應到危險,儲備食物,觀察四周。也就是說,恐懼不是需要克服或擺脫的情緒,而是我們一輩子都會感覺到的自然而然產生的情緒。只是恐懼的力量本來就很大,所以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警戒,控制好內心。好好管理情緒,不被恐懼壓倒,那恐懼將會是改變人生的原動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