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思考的四種職業心態》

《逆思維》的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指出一般人在「思考」和「談話」的時候,會進入三種職業心態: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


當我們的深信不疑的信念處於危險當中,我們會進入「傳教士」模式:我們會向別人布道,保護並宣揚我們自己的理想。

當我們在別人的論點當中看到瑕疵時,我們會進入「檢察官」模式:我們列舉出一堆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並且期望自己可以打贏這個案子。

當我們在尋求贏得群眾支持時,會轉換到「政治人物」模式:我們會試著爭取到選民的認同,到處遊說別人支持自己的政治理念。


這三種思考模式的風險在於,我們深深相信自己的信念,宣揚我們是對的、控訴那些錯了的人,並以政治行動爭取其他人的支持,以至於我們根本忘了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


作者則建議,我們可以採取第四種職業心態來進行思考和討論,也就是「科學家」的心態。


科學家會進行實驗、測試假設、驗證資訊、發掘知識。當我們進入科學家的思考模式,我們會拒絕讓自己的理念變成意識形態。我們不會從答案或解決方案開始,而是跟隨問題的帶領。我們不會依照直覺來大肆宣導,而是接受證據的教導。我們不會只是對他人的主張抱持著懷疑,而是勇於反對自己的論點。


我認為,採取「科學家做實驗」的思考方式,不僅可以用來應對真實世界的層面,也可以用來應對心靈層面。我想起「轉念很像科學實驗」的感悟。我們原本的念頭是「假設」,然後我們要提出問題去「質疑」這個假設。我們設計出兩種不同假設,我們面對兩種假設的不同感受,就是我們的「實驗資料」。最後我們去「驗證」哪一種假設才是真的、才是我們想要的。只是這個實驗是在我們的頭腦裡面進行。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科學家」這個職業,但我們可以用科學家的態度來重新思考。我們要探尋的是自己為什麼「有可能錯誤」,而不是我們「一定正確」的理由。就像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確認我們的舊信念,而是讓我們的信念有所進化和發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