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關於書名, 作者先解釋字裡行間的意義。 他認為「工作」是一種能夠創造價值、產生貢獻的事,當我們做著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工作,並且能獲得滿意的報酬,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這種態度就很像是一位「創業家」,創業家想要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改變,創造獨具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當一個人用這種態度在工作,無論他是受雇於人、自由業者或自行創業,都會讓自己用一種「自主」的態度去設計工作當中的細節,長期下來成為一個更具優勢、更有商業價值的人才。


而相反的,則是抱著「上班」的心態去工作,就是把自己的上班時間填滿,把上級交代的事情做完,然後等著領到每個月的薪水就感到心滿意足。這種心態,比較像是標準「上班族」的做事方式,是默認了自己的生活型態只能圍繞著工作,默認了自己能創造的價值只有上級交辦的事項。雖然我認為這種心態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它很無聊。


因此,這本書在說的是,我們可以找出自己心中嚮往的生活方式,然後圍繞著這個方式去打造理想中的工作樣貌。我會說明該如何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設計出符合自己理想、熱情與獲利的工作模式,最後跳出傳統的線性職涯路線,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職場自由、人生自主的道路。這本書是一本融合了心態設定、商業思維與實戰經驗的自我實踐指南。


有一句俗諺是這麼說的:「給一個人魚吃,不如給他釣竿。」但是,我覺得這樣還不夠,最好還要教他如何釣魚。透過這本書,我想讓大家可以學會打造自己的釣竿、選擇釣魚的海域、提升釣魚的技巧。而要釣的這條「魚」,就是我們心中的夢幻工作。


我認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我的答案也不會是你的答案,但你可以從我的思考、行動和選擇當中,找到一些原本自己沒想過的思考方式,學到一些實用的行動方法和做出選擇的策略。這就是一本關於思考、行動和選擇的故事。任何卓越的成果,都來自於不凡的思考、平凡的行動、不甘於平凡的選擇。如果我們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人生、打造自己的夢幻工作,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我們需要的不是「最好」的方法,而是一個「夠好」的方法搭配樸實無華但有效的行動。有很多更新的、更流行的方法,難道不好用嗎?我的回覆是,一套方法的採用不在於新或舊,而在於它本身「有沒有效」。一套有效的方法,就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能不能讓這方法發揮最大的成效,跟採取這套方法的人的「心態」有最高度的相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