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情境勝過性格》

「蠢沒有錯,蠢在你以為自己不會錯。」


《泛蠢》的英文書名是《Think Twice》,中文的意思就是「三思而後行」。如同作者提醒我們要在決策之前透過「反直覺」的方式思考,才會讓我們的理智和反省能力有機會派上用場,做出更高品質的決策。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客觀的,但是周遭別人的行為,以及我們身處的環境,同樣都會對我們的決策產生特別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大多是出於潛意識的,要在潛意識壓力下做出好的決策,得具備非常豐富的背景知識及高度的自我意識。


在一個名為〈店內音樂影響購物選擇〉的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將法國和德國的葡萄酒緊密陳列在商店裡,並附上小小的國旗讓顧客知道這是哪一國的酒。在兩週的實驗期間,店內輪流播放法國手風琴音樂和德國式啤酒店的音樂。實驗結果顯示,當播放法國音樂時,法國葡萄酒的銷售量佔 77%;當播放德國音樂時,德國葡萄酒的銷售量佔 73%。可見音樂對顧客的購買意願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更有趣的是,當顧客承認自己聽得出法國音樂和德國音樂的差別時,卻有 86% 的人否認音樂對自己的選擇有任何影響。


這讓我想起《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的洞見: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就得改變他身處的環境。他在接受一場線上採訪時被問到:「你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的好點子?」他說自己隨時都被書籍圍繞,像是被採訪的當下,他的桌上就有 17 本書。另外有些書放在床邊,有些書放在咖啡桌,有些書放在客廳。他說這些「好點子」離他很近,雖然大部分都不是「他自己的」,但是他能夠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新點子。他透過改變自己身處的環境,讓自己被好點子圍繞。


這兩個例子顯示了,在我們尚未瞭解別人做出決策的情境之前,我們不應該對別人的行為太快做出判斷。別人選擇什麼酒,或別人擁有很多好點子,不一定跟他本身的性格或天賦相關,而是跟他身處的情境更有關係。


《泛蠢》這本書則是講求反直覺的思考,幫我們破解自己的「錯誤認知」和「慣性思維」,盡可能避開犯蠢和犯錯的情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