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一個人越來越窮,無非3個原因》

在談到金錢話題時,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如何讓自己越賺越多?


根據香港統計處最新公布,2023年第一季就業人士,每月入息中位數只有20,000元。當中:男性月入中位數為21,000元;女性月入中位數為18,000元。


微薄的收入不僅要跑贏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還要跑贏同齡人、跑贏社會的各種標準,不少人即便已經年薪遠超同齡人的平均水平,對金錢的情緒依舊充斥著不滿、渴望和焦慮。打開社交網絡,你會發現現在連廢青的標準也變得越來越高。


如今,窮人不再是傳統意義中收入低、吃不飽、穿不暖的人,而更多指向在消費者社會中,具有消費缺陷的人。


簡單來說,大多數人對財富的追求,看重的是最終的結果:一夜暴富、財務自由、有兩層樓,而對於達成目標的過程,則希望越簡單越好,比如選對了工作或股票,而不是日復一日節約和積累。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要靠後者來積累財富、改善生活。


史丹福大學做過一個調研,發現了世界上95%的有錢人,變窮的核心原因就是一個:投資。


如果一個普通人認真做事、工作穩定、沒有大額的失敗投資,那麼他可能會越來越窮嗎?

很不幸,同樣會。


妳會在無意識中把錢花掉,我們以為自己對生活的方向有著至高無上的操控能力,但實際情緒、相對論、社會規範等等,都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就像大腦幻像一樣,我們也會被自己大腦帶入決策幻像之中。


沒有大額的意外支出、沒有失敗的投資,讓一個人越來越窮的,無非這幾個原因。


1. 以為收入會不斷提高

2. 不拿小錢當回事

3. 以為更貴就會更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