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多一點放下,少一點反應》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的作者是日本國寶級的庭園設計師枡野俊明,他的這本書融合了禪學的智慧,告訴我們即使淡泊一點,也能活出美好的人生。書中涵蓋五大主題:「人際關係」、「擺脫負面情緒」、「停止磨耗心靈」、「不自討苦吃」和「活出快意人生」,幫助我們放下無謂的執著和擔憂。


這本書的篇幅很簡短,總共有 99 個禪學的小智慧,每一個智慧兩頁就能讀完,整本書只有 200 頁,輕鬆又好讀。作者強調,其實許多事情超出了我們個人控制的範圍,只要了解並接受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更集中精力在「當下」,還有我們「可以掌控」的事情,就能找回內心的平靜。


如果你想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寧靜,或者渴望擺脫負面情緒、停止心靈磨耗,這本書就是很適合你的小品讀物。枡野俊明的這本書提供我們實用的建議,鼓舞我們成為一個不被人際關係操控、對工作保持積極態度、而且每天都過得愉快的人。


總結來說,你可以把《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這本書當成一個輕鬆的小品,我花不到一個小時就看完這本,快速紀錄了書中最有感觸的重點。


但這本書的輕薄短小也正好是它的缺點,對於求知慾更強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有點搔不到癢處,每個觀念的篇幅太短,以至於無法更深層地探究。


最後,我想補充一件事,很多人讀完這本書之後可能會想:「那麼,什麼才是重要的事情呢?」畢竟,我們總不能用鴕鳥心態的想法,去忽略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吧?如果你想學會如何判斷最重要的事情,我會推薦《少,但是更好》和《高成效習慣》這兩本書給你。


淡泊一點也沒關係,讓我們放下大部分的事情,把反應留給少一點的事情,但是反應得更好、更深、更真誠。這樣的人生不是更美好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