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狄德羅效應Diderot Effect》

狄德羅效應是一種現象,當獲得新的財產導致消費螺旋式上升,從而導致獲得更多財產時,就會發生這種現象。換句話說,這意味著購買新東西可能會導致購買越來越多東西的連鎖反應,因為新物品讓人感覺需要其他東西來搭配或跟上它。這可能會導致超支和累積比實際需要或使用更多的財產。這個術語由人類學家和消費模式學者格蘭特·麥克拉肯 (Grant McCracken)於 1988 年創造,以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 (Denis Diderot ,1713–1784)的名字命名,他首先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這種效應。


The term has become common in discussion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green consumerism, in regard to the process whereby a purchase or gift creates dissatisfaction with existing possessions and environment, provoking a potentially spiraling pattern of consumption with negativ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impacts.


這個術語在永續消費和綠色消費主義的討論中變得很常見,指的是購買或禮物引起對現有財產和環境的不滿,引發潛在的螺旋式消費模式,從而對環境、心理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的過程。


狄德羅效應給人們一種啟示:對於那些非必需的東西盡量不要。因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麼外界和心理的壓力會使你不斷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東西。


心理學家將這個效應解釋為「越得到就越不滿足」、「沒得到比得到還要痛苦」,這是人們想要追求盡善盡美的心理缺陷,目的是想要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始終認為追求下一個「得到」會帶來完美,一旦「得到」後,才發現不夠完美,所以又開啟追求下一個完美的慾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