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情緒中暑》

夏日炎炎,高溫得讓人融化,坐立不安,特別煩躁,這時年長一輩總會淡淡然地說一句:「心靜自然涼。」


你以為這句話是大人在敷衍小孩?其實真的有科學根據!情緒狀態會影響熱能的產生,正所謂「你的情緒如何,你的電費也必如何。」想環保一點開細一點冷氣?可能要先管理你的心!

情緒也會中暑?


「情緒中暑」是指當人受到高溫影響時,心情特別煩躁,容易造成情緒失控,或與人發生爭執的情況。但同樣的高溫,有人熱到「忟憎」,但有人仍能心平氣和,人體構造相同,為何有那麼大的分別呢?


原來當內心感到平靜時,交感神經興奮度就會下降,體內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下降,而隨著代謝與心率減慢,體內所產生的熱量也會自然減少。情緒狀態,同時會影響一個人的「散熱效率」。當一個人情緒焦躁不安時,會導致大腦亢奮,而令血管收縮、膚溫降低,降低熱量散發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感覺生氣、緊張時,就會開始發熱流汗。


不過正常人類的溫度,大概維持在 36.5℃ – 37.2℃,除非生病,否則幾乎是恆溫。那為什麼我們認知到的感受會差那麼大呢?


人除了有「核心的溫度」,其實還有「感知的溫度」。當你平常說,覺得「熱」或「凍」時,其實就是來自你感知的溫度。這個溫度會隨著氣候、當下的勞動、身體的水分狀況、血液循環等因素所影響。所以當你安靜下來時,透過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穩定,就能改變感知的溫度,自然而言就會覺得沒有那麼焦躁不安。


下次再熱到燥底時,不妨安慰自己說,「心靜自然涼」,大力呼吸幾下,調節自己的內心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