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在香港不能說知足常樂》

最低工資事實唔係一個令基層員工脫貧嘅方法,而係吊住條命,永遠窮落去,生不如死嘅玩法。市場係唔講大話嘅,邊度唔夠人,人工就搶高。市面上學歷高嘅人,係少過學歷低嘅人。所以讀完一個大專學位,會肯做保安、清潔、樓面嘅人並不多,扶貧永遠係不患寡而患不均,就係因為當你只幫一撮人,其實係傷害左其他人。


得罪講句,而家仲拎緊最低工資嘅人,真係已經係去到老細覺得有冇都冇所謂嘅人,係生產力極低嘅人,今時今日嘅勞動市場,根本唔需要你。大家記唔記得有樣野叫漣漪效應?當初有商界擔心會有漣漪效應,令所有人人工都加。事實上?人工水平係因為最低工資拉直左,扭曲左市場機制。大約去左搵6萬一個月以上嘅人,有冇最低工資,其實對佢地冇分別。因為消費品有分必要同非必要。


非必要物品要加價,係睇消費者願意俾幾多錢買,呢個同經濟好唔好,同你件野有幾吸引有關。必要品呢?例如食物、租金、交通、醫療,教育之類,係講緊你能夠負擔幾多。當窮人能夠負擔嘅能力上升,呢d野係一定上升,你加幾多,佢加幾多。


隨著不可逆的時間,生活有如逆水行舟,知足便會不進則退。聽聽老一輩細說年輕時的生活,再對比一下眼前年輕人面對的爛香港。人變多,路變擠,房變小,租卻加,飯變貴,所有成本都猛增,但薪水卻只提升一點點,富人的房子越住越大,窮人的房子越住越小。


知足常樂只能作為短時間內的信念,長期來說敵不過時間,因為社會充斥著逐點逐點剝削你美好生活的牛鬼蛇神,有權有勢的人會千方百計將大眾的財富轉移給自己,大眾本身亦存在競爭,想原地踏步也不容易,瞬息萬變的世界會懲罰吃老本的人,不改變的話就會連自己的地盤也早晚被佔據。


我們普通人,想好好生活,是要努力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