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家長,請想想看你會對下列的說法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如果你沒有小孩,也可以想想自己的家長可能會怎麼回應:
- 你可以把失敗變成人生中的正向力量。
- 歷經失敗有助於你發展和學習。
- 我認為歷經失敗可以幫助我表現得更好。
- 失敗會拖累我的學習和發展能力。
- 失敗導致我的生產力大幅降低。
- 應該要盡量避免失敗,因為失敗會對人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你同意前三種說法,而且不同意後三種,那麼你就是以正面心態看待失敗,你的孩子也比較有可能以彈性的心態看待自身的情緒和能力。而如果你的反應正好相反,那麼你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抱持著定型心態,而這種心態有可能會危及他們的信心和表現。如果你是代替父母回答,可以思考看看他們的心態是如何形塑了你看待人生的方式。
信心固然是源於成功,但最穩固的信心卻是來自克服逆境和擁抱失敗。
正面迎戰困境會帶給人提振信心的掌握感,而掌握感可以強化握有控制權的感受,並且沖淡認為情緒和能力無法改變的錯誤觀念。這就是為什麼自我觀念和對失敗的看法如此關鍵,會影響到個人是否能從成功克服困難中獲益。
畢竟,信心就是對於未來的信念──對於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某件事,以及是否可以實現正面結果的信念。雖然自信看似是沒來由地出現,但通常是源於直覺。由於直覺就像是非常單純的野獸,不會區分興奮感和焦慮感,這表示我們其實可以正向操控這些感受,讓自己產生對的「直覺」。
信心對於人生來說是一種效果奇佳的燃料添加劑,而信心的重要合作夥伴則是控制感。如果我們不覺得自己握有控制權,就會沒那麼快樂和有信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