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把分數當作目標,從那一刻起,我們將難以專注於「此時此地」。並在無形之中,過於執著分數的高低。攤開書本,心裡想著「我一定要考幾分以上」,這也是阻礙眼前學習的雜念。當然,我們的學習成效如何,必須以分數來檢驗。不過再怎麼說,這應該是學習之後的事情。在學習的同時,心裡還執著於分數,絕對是錯誤的。
即使是寫一道數學題,了解一個自然概念,我們的心思都必須百分之百專注在這件事情上。如果非但沒有全神貫注在學習上,還執著於接下來考試的「分數」,心想「要是沒有考到預期的分數,該怎麼辦?」「分數退步的話就完蛋了!」態度變得戰戰兢兢,那麼肯定會對眼前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最後的下場,恐怕連原本執著的分數都往下掉。
再說拿到考卷題目前,誰也沒有把握。因為一切取決於出題老師如何出題。如此一來,由於每次考試的難易度不同,平均分數也跟著上上下下。考題較困難時得到的八十分,可能比考題簡單時的一百分更好。
至於把名次或等第當作目標,和目標的意義更是背道而馳。因為名次或等第不僅取決於自己的表現,更是深受競爭者如何表現的結果。所以越是執著於名次或等第,受眾多雜念困擾的機率越大,反倒難以激發學習慾望。因為在這樣的目標裡,也包含了「自己無法控制的變數」。最後不僅無法讓自己的內心專注於「此時此地」,連名次或等第都跟著退步。
唯有讓自己全神貫注於「此時此地」,毫無雜念地專注於眼前的學習,才是正確的目標。比起執著於「自己無法改變的部分」,能專心投入「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的目標,才是好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寫在行事曆上的「和自己的約定」、「預計的讀書量」,才是好的目標。即便有時讀書量較多,有時讀書量較少,不過這種決心完成預期讀書量的態度,任何雜念都沒有發揮的餘地。我們只會看見此時此刻需要學習的內容。換言之,就是專心投入「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它讓我們的內心逐漸沉澱在「此時此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