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窮人思維是人性》

現今不少書籍刊物不斷地強調如果一個人想要富有就要摒棄窮人思維,那麼窮人思維到底對所謂致富有何影響呢?


首先窮人的思維中有一對孿生兄弟,一是被害者,二是烈士 :


被害者可以四周圍向他人哭訴他/她買不起樓或去不了外國旅行有多慘,但投訴過後還是不斷地去投訴,就算旁人對他/她提供了解決與行動的方法都他們會說或認為是沒有用的,因為買不起樓與去不到外國旅行不是他們的問題,是社會或他人逼害的,所以他們就只會投訴而不會去動;


烈士者則為另一個極端,既然社會或他人害了他們不能買樓或去外國旅行,他們就要找到一個霸權來作為一個逼害他們而且不能反抗的存在,而烈士也因為在自己心中對抗了一個不可能對抗的強權而覺得讓自己作出犧牲了,無論在肉體或精神上。


說到以上的一對窮人思維中的孿生兄弟,無論是自己或身邊的人很多都或多或少的擁有窮人思維,更可悲的是窮人思維是可以傳染的,所以世間有如此之多的是是非非,而且四周都好像充斥住被害者與烈士。


既然知道了窮人思維又是否可以摒棄這種思維而去讓自己致富呢?


答案其實是很難很難的,首先摒棄窮人思維就注定了自己之後會與衆不同,而且一個人就算能暫時摒棄到窮人思維去致富,在致富的過程也不見得身邊的窮人會為你而高興,因此摒棄窮人思維是孤獨的,因為除了要摒棄窮人思維,更可能要摒棄窮人圈子。另外摒棄了窮人思維的人也不一定會可以致富,頂多是自己以行動和解決問題來代替投訴與阿Q精神而已,在行動的過程如失敗了又可以讓那對孿生兄弟回歸,真正能堅強去面對孤獨與失敗的人在這個社會上是少見的?


對於烈士再補充一句,很多人在投資失利時很流行會以信仰價值會早晚回歸或以血肉長城來解釋自己的失利,對比起直接面對自己選擇錯了投資決定而作出解決方案,很多人則選擇讓烈士上身,心理可能平衡了一陣,但損失的問題則沒有動手去解決。


最後則是窮人思維是人性,是自然應對風險與損失時的人類自我心理調節的反應,不過通常成功或希望勝利的人多會是反自然與不服衆的人,否則的話就與其他人都差不多了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