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本身的發行起源之一,就是要降低投資人買賣對市場的衝擊。
例如S&P 500 ETF 發行之後,想要買賣標普500成份證券的投資人,他就不再需要直接買賣成份股。他可以改買賣標普500 ETF。而一般投資人買賣ETF是跟另一位投資人買賣。他們的ETF買賣不會直接對S&P 500成份證券造成買壓或是賣壓。那些比較容易緊張,受市場情緒影響而買進或賣出的投資人,他們當初在買進時,很可能就直接選用ETF,而不是基金版本。(因為ETF在市場開市時,就可以自由的買賣,機動性較高。)
那麼當日後,他們緊張,賣出了,他們不是賣出基金。賣出基金,基金公司要賣出證券換成現金,發還給投資人。他們是賣出ETF。賣出ETF,那就是其他投資人接手買下。基金公司不必賣出證券。
而且把ETF當成基金的一個股別來發行,那麼該ETF就不是從零開始。它一開始就可以享受到基金本身資產規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基金與ETF可以互相幫忙的情境,所以Vanguard開始發行ETF。
日後在實際運作發現,Vanguard發行ETF,更重要的影響在於,ETF擴展了一般投資人接觸到Vanguard指數化投資工具的管道。只要你有一個券商帳戶,就可以買到。
而且,假如Vanguard沒有推出ETF,我們這些國際投資人,也很難享受到高品質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大範圍低成本的ETF,長期持有做指數化投資也是可行的。但請特別小心過度交易與市場行銷。
過度交易,就是拿ETF來買賣,而不是持有的傾向。這從某些「大師」宣稱看一些技術指標,就可以買賣ETF賺大錢的言論中看出。市場行銷,就是拿ETF當成追逐熱門的投資工具。譬如近年大家可以看到的5G、 元宇宙、電動車等等主題。不要拿ETF去重覆過去已經被多次驗證很難帶來好成果的投資方式,那就是頻繁交易與追逐熱門。
用ETF去執行在理論與實務上皆被證明可靠可行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才是明智的ETF使用之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