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有毒關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喜歡被操控,也討厭不被尊重。上一代有毒的觀念已經深植在他們的心中也許很難改變他們。然而,我可以做的是和上一代之間劃清心理界線,儘量不讓負面事件影響到我的心情,也願給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發展的空間,不讓這些有毒關係延伸到下一代。

「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而活,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而活。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觀與人生,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


在傳統道德中,一個孩子如果要做到「孝順」,那就是盡可能要滿足父母的所有要求,即使不合理、不公平。當然,「孝順」不是「孝道」,孔子本人的說法,跟後世儒家的言論,有相當大的不同。


先修身,然後才是齊家,這是原本的說法。自己都照顧不好,還勉強要建立一個家庭,那就會希望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來照顧自己。個人如何修身養性不去談,品行不一定端正,沒先從身教自我要求起,卻選擇性摘取文化中種種操控的說法,叫人無論如何都要聽從。


在傳統上,女性的地位更不用說了。所謂三從四德,犧牲奉獻自己,是剛好而已。只有做不夠,只能拼命做,廢話不要多說,要不然可以以此做為休妻的理由。所以有毒關係裡,充滿各種負面情緒,犧牲、委屈瀰漫在空氣裡,因為不符人性,過於單向僵化,也很難感受到愛。別誤會,不是傳統上的關係都是有毒關係,還是有人可以跳脫傳統道德框架,經營出美好的伴侶與親子關係—因為能健康地表達愛與尊重。


如果我們就正在有毒關係裡,陷入多年難以自拔,要一下子擺脫或許有困難,但停止當協力者,停止去複製這樣的關係,這相對容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子本人的說法,就讓悲劇在我們這一代停止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