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坦承可以建立真友誼》

要想建立起相互認同的親密關係,就必須坦誠地展現自己。但是,邁出這一步並非易事。因為我們害怕對方的反應,即使明知道不能坦率地表現自己,就無法建立起親密關係,卻還是因為擔心對方會怎麼想,做不到坦誠以對。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在認同渴望當中的迴避拒絕需求,也就是非常不想得到負面評價的人,喜歡流於表面的友誼關係。這樣一來,將永遠無法建立起能夠真正相互認同、滿足彼此認同渴望的親密關係。


若想要展現自我,也就是自我揭露,每個人都需要勇敢邁出第一步。也可能本來很喜歡對方的外表,聊些不痛不癢的膚淺話題時也還挺開心的,在聊天的過程中更沒有任何不適感,但是,當鼓起勇氣談論一些較深入的話題時,就看到了彼此私底下的真實面孔,總覺得對方是生活在異世界的人。就算如此,你也只能告訴自己,這是沒辦法的事。


明白這一點之後,再與其保持距離即可。你只要這樣想就好。


畢竟如果和價值觀不合的人建立起親密關係,之後也只會覺得痛苦。提早知道彼此不合適也是好事。當我們下定決心坦承自己的內心世界時,如果對方沒有認真回應,而是輕描淡寫地搪塞過去,雖然會讓人覺得很受傷,但由此也可以猜想應該是彼此的感受不同,因而無法產生共鳴。如此就會明白彼此之間的差異,了解今後也難以變得更親密了吧!


如果對方的反應是驚訝或輕視,那麼你就更應該知道對方不是可以親密交往的對象。在尚未深入交往的階段就能明白這一點,可以說是一種幸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