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麻木,多是空虛感作祟。空虛,即是生活沒有目標,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空虛的成因歸咎於原生家庭所帶來的成長陰影。當然,導致空虛的原因亦包括突如其來的事件,例如:失去至親〈家人、伴侶、寵物〉、工作、健康等等。
空虛的人一定感到很痛苦,那他們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大多選擇沉溺在各式各樣的行為。
無論是那一種成癮行為,主因是為了 ─ 逃避,而這些成癮行為同時又能夠加以鞏固負面的自我想像。當時間越拖得愈長,我們越不容易重新站起來,要矯正這些沉溺行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
「我就是這樣的人,你由我吧。」
你有以上所提及過的成癮行為嗎?你不需要告訴我,但我希望你可以回想一下以上行為曾對你所造成的傷害。沉溺行為大多能夠為我們提供即時的滿足感,但它們好像嗎啡,有短暫的「提神作用」但代價不菲。
我想帶出的觀點是自救從建立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開始。我多次強調self-awareness的重要性,因為那才是治標的辦法。
治本是將結果(result)除去,而治標則是把誘因(cue)除去。只要你的大腦工廠不停工的話,結果只會不斷重覆,歷史不斷重演。當有了self-awareness以後,先停止所有沉溺行為,然後才開始尋找解決辦法,為離開comfort zone作出準備。但,你永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建立self-awareness的過程可能極為痛苦。所謂「江山易改,品性難移」,以我的經驗所得,一個人大多經過沉痛經歷以後,才會慢慢自我醒覺。若然你在擁有嚴重成癮問題之前,能夠很幸運地察覺到自己的問題,並勇於面對問題,我稱之為「主動地離開comfort zone」。
改變的力量從何而來?自己。
以我為例,寫作除了分享個人所見所聞,以文會友之外,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自我療傷;這是所謂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是治理創傷後遺症(PTSD)患者常用的方法。你們給予的反應,某程度上是促進我繼續改變的一大推動力。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太多人觀看我的文章及給予回應。一來,知道我這個專頁的人不多;二來,我的寫作技巧還是很拙劣。但當我堅持下去時,好事,接二連三發生了。
我想表達的是,在你想借助外力改變之前,你必先付出相應的努力。「你自己要爭氣。」有趣的是,改變好像一種磁場。當別人看到你的努力後,他們不期然地被你所吸引,繼而間接甚至直接幫助你。這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 微小的變化引起長期而巨大的連鎖反應。當你提升自己的價值,自自然然能夠向別人提供一些價值。價值不一定是物質上,亦可以是心靈上。
改變現狀的原則,是提升自我價值。我將在下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