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Thinking Fast and Slow》這本書呢?當中提及到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本書作者Daniel Kahneman於2002年憑著把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以解釋人類在未知的情況下如何作出決策(亦即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甚麼是System 1 和System 2?
作者於書中提及好多有趣概念,而今日我只集中與大家分享當中一個核心概念,亦即是思考模型System 1 和System 2。
人在做決策時大部分時間(95%)都是依賴System 1,由於System 1不需要Working Memory、依靠直覺行事、是情緒化的,所以能夠幫助我們以快速、於不太花氣力的情況下做大量決策。而System 2需要Working Memory,需要Mental Effort、以邏輯思維作主導、需要刻意為之,所以以System 2 做決策時是很緩慢,同時,它很「懶惰」。為甚麼它很懶惰?根據生物學,人類出於求生,為了好好保護自己,有Cognitive Ease/Energy Saving的傾向,好好保存能量,為突發情況做好準備。所以,人懶惰唔想諗嘢,是有科學根據的。
System 1 and System 2不應被視作兩個獨立的系統,我們不應以偏概全,以左腦代表System 1而右腦代表System 2,很多時候我們於做決策時會把兩者並用,更準確描述的話,我們應指出在做某一類、某一個特定決策時,我們應以那一個System作為決策主導會比較恰當。
以我自己理解,System 1 可以理解為潛意識層(或顯意識層)主導,System 2 可以理解為意識層為主導。這個可以再作進一步討論。
由於我們的時間有限,日常決策,例如午餐吃甚麼、甚麼時間去玩,可以System 1 — Fast Thinking作決策主導,而關乎未來的重大決策例如Career Development、Personal Development則應以System 2 — Slow Thinking作決策主導。
System 1 和System 2 兩者互相協作(Work in Tandem),改善System 2同時會影響System 1 的決策質素,而經完善的System 1所帶來的直覺反應同時亦會為System 2帶來更優質的決策原材料。兩個系統會作出互相影響。腦部就好像肌肉那樣、System 2 就好像大家做Gym那樣,是需要訓練的。越訓練得多,越「好洗好用」。
專業象棋高手能夠以System 1於電光火石間快速作出全盤思考,判斷行下一步棋,而一名象棋新手只能以緩慢的System 2,以分鐘起計算作出行一步的思考 (而當中亦可能缺乏大局觀的全盤思考)。
因此,要加日常快決策速度,我們的目標應著眼於在日常空餘時間好好訓練System 2,因為System 2 會影響System 1,反之亦然,以致令到System 1可以作出更成熟 (快、狠、準)的決策。這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我們於平日要花額外精神,「逼」自己/「訓練」自己多作思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