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卡在心裡的刺》

人際關係這種東西,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沒講對的話,就像湯裡加多了一撮鹽,整鍋味道都變了。誰也沒拍桌,誰也沒大吵,但空氣硬得像放太久的法國麵包,咬不動,吞不下。


人跟人鬧彆扭,多半不是因為誰欠了誰什麼,而是那種小地方的不對勁,日積月累,像桌腳一天歪一點,最後整張桌子都傾斜了。


情緒其實不會憑空消失,它會轉彎往身體鑽。像是胃開始酸,肩膀越來越硬,夜裡輾轉難眠,食慾也不知道丟去哪裡,更不要說性慾了。你以為只是疲倦,其實心早已經撐不住。


太多人說:「活著真難,做人更難。」講得像在開玩笑,其實句句真心又扎心。這社會教我們怎麼賺錢、怎麼漂亮、怎麼裝沒事,就是沒教我們怎麼處理一點心痛一點委屈。


為什麼我們這麼怕說出來?因為怕失去。怕一句話毀了一段關係,怕一個真心換來冷漠,於是選擇忍、選擇裝沒事。可是能忍多久呢?忍出內傷,忍出憂鬱,忍到最後,連自己是誰都忘了。還怎麼做自己?


更糟的是,我們把關係當成玻璃杯,不准有裂痕。吵一下就覺得不夠成熟,有摩擦就以為感情不好。其實,有些話早講才不會變成傷。有些吵,是一種修補,是感情裡的打磨。


社會教你微笑、包裝、說場面話。沒人管你心裡苦不苦?你一邊笑心裡一邊想:「怎麼都沒人懂我?」久了那些壓抑會像蝨子繁殖一樣一發不可收拾,爬滿你生活的每個角落。


我不是在教你做人。我只是想說,生活本來就有裂縫,有摩擦,有一點小小的緊張感。重點不是要你把它們全部剪掉,而是要你看見它們、承認它們、接受他們。


然後,從容一點、灑脫一點,該說的就說,該笑的就笑,該散的,比個中指不要回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