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自我連續性》

自我連續性(Self-Continuity)意味著相信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以及未來的我之間相互聯繫的程度。因為存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點,心理學家們將自我連續性分為三類,分別是「過去──現在的連續性」、「現在──未來的連續性」、以及綜合這些的「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續性」。


每個人都有計畫,特別每到新的一年,就會定下運動、個人興趣發展、投資等各種計畫,但要確實實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不確定在遙遠的未來能否實現的報酬,必須「犧牲」現在眼前的誘惑(美食、娛樂等),是很難的事。


我們為什麼那麼容易放棄未來的計畫?為什麼容易陷入短期的誘惑呢?那是因為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並不親近。


「現在──未來自我連續性」越高的人,在儲蓄、自我開發、運動等未來指向性行動的傾向就越高。相反地,自我連續性低的人,將 #現在的我 和 #未來的我 視為不同的對象,比起接近陌生的未來我,會更集中於為現在的我尋求利益。


心理學家們提出了幾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的方法來提高自我連續性,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想像的力量,認識到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是一樣的存在,在心裡想像未來我的具體面貌和特徵。寫信給未來的自己,也是提高「現在──未來自我連續性」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從收到信的未來我的立場,再回信給現在我的話,效果會更好。


另一方面,「過去──現在自我連續性」也是構成統一「我」的認同感的重要因素。Nostalgia(懷舊)的情緒促進了「過去──現在的自我連續性」。「懷舊」是懷念童年、故鄉等的情緒,大致上被認為是溫暖美麗的正面情緒。讓過去的自己更加熟悉和親近,最終達到連接 #過去我 和現在我的作用。


如果想過更有計畫、更有生產力的生活,就加強「現在──未來自我連續性」;如果想提高自尊感,獲得堅固的自我認同感,就加強「過去──現在自我連續性」。越親近過去的我和未來的我,生活就會變得越健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