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知道我克敵制勝的方法,卻不知我如何巧妙運用它們。戰勝敵人的戰術不要重覆,而是應該依照各種形勢來決定你的方法。」孫子
彈性習慣是一種策略和新法。你可以觀察別人的成功之道,但切記,套用他人的戰術,不代表可以複製他們的成果。有目標、沒策略,終究一場空。全世界有數千萬的人經由生活中的小習慣來改變行為以及人生。只要培養有趣、簡單好操作的小習慣,不知不覺就會把完成任務當作第一要事。小習慣外表看似無用,實際上非常強大,因為大多數的目標是終點,但小習慣是起點。當然你可以多做一點,但重點在於,有做總比什麼都沒做要來得好。
「目標」與「習慣」兩者之間的關係
「目標」是我們想要完成的事項,或是期待實現的成果,而「習慣」是規律的作息固定的行為模式。
想要完成的事項或是期待的成果有很多,包括養成某個習慣。而習慣是藉由每天達到相同的目標而養成。你會發現兩者的重疊之處,你的長期目標是養成習慣,而習慣本身是由每天達成小目標而養成。
想要有效養成習慣,你必須學會持之有恆,每日完成一個小目標。我們總是認為,持之有恆『堅持』就是用意志力撐過難關,但是凡事起頭難,一定要從簡單的步驟開始。
每天完成小習慣、取得小成果是件好事,但很快地在某個時間點,你就會想要看到更多進展以及更大的成果。你想看到具體的成果,證明自己有在前進。就如同從小小的池塘一躍到汪洋大海。
從小習慣進化到彈性習慣後,在策略上就會更靈活、更有效,如同樹根往四方發展。每天都可以達成不同的目標,不論短期或長期來看,都能孕育不斷進步的潛力。
我們以前的觀念是,要用許多的方式來規範自己,才能達成目標。閱讀本書之後,我發現本書有兩個大重點:一個是目標,另一個則是用彈性維持習慣。
我們準備要養成一個習慣時,要考慮的其實是,評估它對自己有好處,並且時刻想投入這項活動,而不是被它所綁住。要管理的不是目標,而是執行時的動力。以前設定的目標其實有達成的機會,但過程太辛苦。所以不但自己不滿足,也感受不到其中的價值。
透過選擇激發「動力」
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上,動力一直被眾人忽略。那是因為,以前我們只懂得設定死板的目標,它只會產生一種動力。
影響動力有三個關鍵要素:可達成率、令人佩服、以及卓越的價值,讓你在任何情境下都能找到相應的動力。
如果某件事情的可達率特別高,還帶有一些好處,為了反覆得到成果,我們一定會有十足的動力一再去嘗試。如果某件事情非常有價值,但不容易達成,不過為了得到強烈的滿足感、龐大的利益與價值,我們也會有動力去挑戰。有策略地制定大小目標,就可以找出動力的甜蜜點來觸發行動。這樣一來,要採取行動的時候,就有許多吸引人的選項可供選擇。
擬定聰明的策略,自然而然就會讓你產生動力,你不必硬要憑空找出行為的理由。這就是書中最重要的概念:「彈性習慣」。時鬆時緊,各種情況都能運用,單一目標只包含一個動力甜蜜點,但透過彈性習慣,因為大中小三種目標有各自的行為誘因。如果你今天心情低落,就選擇可達成率高的目標。如果覺得成就感不足,可以嘗試挑戰高階、有價值的目標。如果今天身心平穩,就可採中庸之道,愉快地達成中階目標。
在這樣的規劃下,就不會因為目標壓力太大,或是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就中斷或放棄,反而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來排定任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